泉州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四五开局年南安石材陶瓷产值超千亿 [复制链接]

1#


  今年是南安经济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最新数据表明,截至11月,南安石材陶瓷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回首千亿产值成长路径,业界总结出:“稳定”为锚,“创新”为帆,行稳致远,厚积薄发。


  “十四五”开局之年,通过数字化、设计引领双驱动,石材陶瓷产业率先成为南安跨入千亿门槛的产业集群,以实力作答“智造强市”时代命题,以成绩献礼即将召开的泉州市“两会”。□本报记者王宇静通讯员陈鑫炜*瑜鹏林俊杰文/图


  回首


  发展节点:抱团守业*策护航


  南安石材陶瓷产业发源于上世纪90年代,在“官、水、石”三镇从小作坊起家,逐步成长为世界闻名的世界石都、建材之乡。*企协力,积跬步方至千里。在南安水头石材行业扎根22年的水头石博会总干事潘鹏章在回答为何石材陶瓷产业能率先“破千亿”时,提到了行业发展几个关键时间节点。


  年,首开市场聚沙成塔。当年,由当地*府主导、东升集团牵头在水头建设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小作坊抱团入驻,水头石材业抢跑踏入专业市场阶段。年,“石博会”的前身,即“首届南安(全国)建材经贸洽谈会”应运而生。在此之前,当地到处是切机隆鸣声,没有车间与门店概念。如今,“石博会”已举办至第22届。


  年,南安石产业纳税首度超亿元。规模效应之下,位列业界前十的环球、康利、高时等石企先后落地。标准化厂房建设、企业管理模块设置、品质监管把控……品牌种子开始落地生根。与此同时,东升、溪石、华辉、东星等一批本土品牌企业迎头赶上,形成品牌矩阵。“年成立公司,年之后产能不断翻番,从矿山到加工再到销售的产业链逐步成型。”东星集团负责人蔡小郭说,自己是跟着企业成长的石材人。华辉在这一年里刚刚购进意大利的首条生产线;英良集团董事长刘良还不到30岁,在贸易领域里初露锋芒……


  年,环保先行。同样在*府引导下,石行业率先按“全封闭、大循环、再利用”的要求,实现干湿分离、水资源百分百循环再利用、石粉综合利用。当前仅利群及新景清洁两家公司,便可服务水头、石井、官桥多家石材企业。从年起,南安每年安排万元以上资金专项用于扶持石粉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至今已兑现补助资金达.2万元,年可利用石粉超过万吨,产业呈现一片绿色生机。


  九层之塔,起于累土。年,石材陶瓷产业年产值超亿元,年超亿元……如今南安市拥有建筑饰面石材企业多家,各类从业人员近十万人,其中规上企业家。面对疫情等方面的压力,年前11个月,石材陶瓷行业迎难而上,累计完成规模产值.15亿元,比增14.3%,其中石材行业累计完成规模产值.7亿元,比增16.7%。石材贸易现已遍及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出口石材量分别占全国的60%和55%。


  当前


  全面发力:创新破圈完善产业链


  成绩的获得除了*策给力,当然离不开产业持续创新。


  “站在领队位置,更不能停下创新脚步。”南安市石材工业协会王清安说。围绕创新主旋律,近年来产业不断补链、延链、强链,通过对接矿山资源,掌握核心制造实力,再到从工程到家装市场新蓝海的开拓,南安石材陶瓷建材产业不断扩展全球朋友圈,产业链生态持续优化。生产端上,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建立设备与智能端的链接,开启智能制造之道;工艺升级方面,逐步展露“轻柔薄”魅力,超薄可弯曲的天然石材,已在软装、家居、日用品甚至首饰品等领域得到延展应用;在石文化提升产业附加值领域,英良、东星石业入选福建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在商业模式方面,借助南安市*府引导的泛家居产业联盟模式,石材拥有更多整体展示入口。


  年,南安市成立石材行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同年创新推出《南安市石材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年推出《关于进一步支持石材行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的行动方案》,从行业需求入手,从技改到对外发展,从智造升级到数字经济,持续出台*策,为产业“二次爆发”提供指南。企业自主创新,*府*策给力,行业协会紧随其后,发动龙头企业成立产业发展基金,为困难企业提供“过桥”资金。年累计为多家石材企业转续贷近30亿元。


  如今的南安,人造石、圆型材、异型材等石材加工生产线应有尽有,共有石材机械及石材加工辅料生产企业多家,形成集资源开采、生产加工、机械制造、物流供应等环节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未来


  “数字+设计”:引领开启智造时代


  展望未来,站在千亿成绩单上,南安石材陶瓷产业集群已插上“数字+设计”这对“隐形翅膀”,全面开启建材领域的“智造时代”。


  制造端方面,技改升级,工业互联网发展成共识。在官桥镇,聚集了40余家规上陶瓷企业,在宝达、协进、铭盛等龙头企业车间里,全球最先进的窑炉产线上,不断生产出国际级高标产品,从外墙砖到室内空间,不断拓宽应用场景。在宝达集团的研发室里,技术人员正在检测最优的产品配方。执行总裁张刚展示了一张“宝达-年度技改项目表”。年度技改项目表显示,仅窑炉生产线、磨煤机系统两项技改升级,每年便可节约超0万元费用。伴随海恩德研发的数控石板材连续磨抛机、巨邦机械与链石科技合作推出的智能桥切机C,还有各类石材扫描工具、搜索工具、VR体验工具在石材行业的推广应用,东星、华辉、英良……多家龙头石企正不断打造石材智能制造工厂。南安市工信部门相关人士介绍,未来随着卡奥斯蓝鲸(南安)石材工业互联网平台总部基地落户南安,这里将进一步成为“工业互联网+石材”实践的新高地。


  产品端方面,设计成为升级助推器。从最初“买石头到中国水头”到如今“设计石都智造石都”的品牌定位延伸。年,南安石博会首度提出“设计赋能”的理念。年,水头石博会升级为“石设计周”,迎合时代趋势和新消费浪潮,全面转向以“设计”为产业驱动力。年,作为全球唯一举行的线下石材专业展会,石博会邀请设计大师为高端智造“画龙点睛”,首度提出打造天永不落幕展会理念。今年,受疫情影响石博会虽然延期举行,但是组委会依然打出“展会变展厅”的概念,以预约方式,培育专门讲解人员,向业界展现极具设计感的建材展厅内容。


  这里有全国唯一的石主题自然历史博物馆,这里是IFI(国际设计师联盟)全球资源城市,这里有领先的智造力及设计力……南安市石材工业协会执行会长刘良说,得益于*企合力推动,得益于当前数字化经济及设计赋能的双驱动,今后石材陶瓷产业的“破圈”发展势头将更加猛烈。随着海石荟工业互联网、天地汇物流公路港、国检集团等产业平台的相继签约入驻,同济大学、华侨大学等品牌院校强力加持,“千亿只是一个新起点”。


  专家声音


  规划有远见产业有韧劲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市场营销管理硕士生导师杨树青:


  南安石材陶瓷产业今年实现千亿目标,个人觉得意义重大。首先,经过多年产业集群企业的坚持,形成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充分释放了发展信心和初心。其次,“破千亿”成绩单体现了地方产业规划的远见。据了解,早在年,南安就开启加快推进石材陶瓷、水暖厨卫、机械装备产业等三大千亿产业集群项目建设的规划工作。


  除了石材陶瓷产业之外,另外两大产业的表现也可圈可点。石材产业从最初的“三无”(无矿山、无市场、无历史)发展到如今的千亿规模,*府*策给力值得点赞,正是这种“功成不必有我,功成必定在我”的接力服务精神,才能持续助力产业升级。


  身处全球复杂多变的市场,民营企业家勇于创新、懂得创新的精神同样值得点赞。当传统的产业面对数学化、智能化、高科技的升级路口,期待企业家们继续发挥创业精神,集结更多设计精英,不断拓展产业边界,以建材为核心,顺势而为,为相关机械装备、水暖厨卫产业的“破千亿”提供助力。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