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导师帮带一起创抱团发展一起赢人民资讯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泉州晚报」

今年以来,晋江传承弘扬*的“传帮带”好传统好作风,探索推行在*组织领导下的“乡创联盟”导师帮带机制,通过“多帮一”形式,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共同提升,推动基层干部素质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进步、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生动演绎了乡村振兴的“晋江实践”。

组建帮带团队共谋发展良策

今年4月,作为晋江“乡创联盟”第12组导师之一的内坑镇黎山村*支部书记张蓬杰,前往帮带的内坑镇霞美畲族村实地调研,深入了解该村集体经济现状后,以霞美畲族村多亩的土地资源为切入点,指导霞美畲族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荒废田地进行统一流转出租,壮大村集体经济。

经过“四议两公开”,霞美畲族村目前已初步流转土地多亩,还有近亩田地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原有的荒地在土地整理、流转出租后重新焕发生命力——40亩蔬菜大棚种植泡椒,亩产斤;亩泉珍十二号水稻,亩产斤。

据晋江市委组织部相关人员介绍,晋江推行“乡创联盟”导师帮带制的关键在于解决“帮谁、谁帮”的问题。为此,他们按照“先确定帮带对象、再物色帮带导师”原则,组建以1名*治辅导员、1名工作联络员、若干*组织书记导师、若干专业顾问为主体的帮带团队,形成“多对一”的帮带关系。

要帮谁?晋江从能力相对不足的村(社区)*组织书记、年纪相对较轻的村(社区)*组织书记以及换届拟任*组织书记的后备人才等三种类型中选定,按照“村自荐、镇推荐、市选定”方式,首批共确定20名帮带对象。

谁来帮?晋江将全市个泉州市级以上乡村振兴试点村和本级“领头雁”先进村、“奋蹄马”后进村的*组织书记,按照村情相近、跨镇组合、规模相当原则,搭建组成20个“乡创联盟”小组,每组8—10人,并指定镇(街道)*(工)委专职副书记担任*治辅导员,驻村第一书记担任工作联络员。在此基础上,晋江统筹派驻在基层的科技特派员、“三官一律师”(警官、检察官、法官、律师)、金融助理员、驻村规划师等专业人才,为每个“乡创联盟”搭配顾问团队,为联盟小组开展活动、孵育项目、推动发展提供专业力量支撑,目前20个联盟小组共搭配名专业顾问。

解决完“帮谁、谁帮”的难题之后,“帮啥、咋帮”成为晋江“乡创联盟”导师帮带制落实落细落地面临的核心关键。

对此,晋江聚焦带*治建设、带群众工作、带组织建设、带产业发展、带乡村治理、带民生服务等“六个带”内容,细化出达标创星、文明、平安、集体经济等量化刚性指标,要求每个“乡创联盟”都制定1个年度帮带方案,建立帮带档案,推动帮带对象集中挂职锻炼、参加培训研讨、参与项目实训。

为推进“导师帮带制”试点工作,近日晋江“乡创联盟”第16组前往马山村开展集中交流研讨活动,现场察看该村金马广场、*建微景观、乡村墙体彩绘。随后,小组成员在村*群服务中心召开“集中坐诊”座谈会,针对马山村提出的集体经济薄弱“病症”,结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经验,围绕挖掘本村产业特色、找准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积极挖掘新的项目等方面提出多条建议。

今后,晋江“乡创联盟”将试点设立“乡村治理诊所”,每月安排“集中坐诊”,把脉小组成员所在村庄治理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具整改清单,集合“乡创联盟”小组成员各村经验做法,群策群力解决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迫切性难题,助力成员村庄发展提升。

因地制宜施策聚力抱团发展

今年5月以来,位于晋江安海镇安平社区的安海镇乡村联盟驿站生意红火,作为晋江首个镇级乡村联盟驿站,该驿站自开业以来就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