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泉州晚报」
电动自行车为何频繁引发火灾?河道溪流戏水安全吗?汛期遇险该如何自救?中小学生可以独自上网吗?……这些问题,“北京市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一一做出解答。(北京青年报)
开学之际,多地中小学校的“开学第一课”,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又健康有益、催人奋进。特别是,“北京市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涉及未成年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安全,如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
孩子对于社会而言是未来、是希望,对于家庭而言则是全部。然而,威胁未成年人安全,诸如溺水、火灾、食物中*、交通事故、人身伤害、网游沉迷等因素,如同平静湖水中的暗流,悄无声息地包裹在周围。重视公共安全教育,增强中小学生防范生存风险、规避人身意外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从我国公共安全教育的现状来看,不仅是学生,更多的家长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更是匮乏。很多家长对孩子们外出总是说“注意安全”,却不能系统而全面地指导孩子学会防范和规避生存风险的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过去我们的中小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几乎是空白,即使有开展的,也多集中在交通安全方面,缺少系统性教育。
公共安全教育,既是“开学第一课”,更是“必修课”,应成为义务教育的一种标配。
开设“夜间门诊”
叫好还要叫座
□李秀荣
“医院开设了夜间门诊,方便了上班族,不用专门请假,公事家事都不耽误。”市民刘女士带着孩子医院夜间门诊看病。“白天忙工作,总医院,让老人自己出行又不放心,开设夜间门诊太方便了。”刘女士说。从6月1日晚上开始,医院全面开启知名专家“夜诊”服务。(人民日报)
夜间门诊并非新生事物,医院开设夜间门诊。这样做,一方面可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医院在白天的运营压力,另一方面,可提高患者的就医自由、就诊质量。有网友表示,夜间门诊让上班族不误工、学生族不请假,老年人不落单。
夜间门诊尽管有多重好处,但不得不承认,许多夜间门诊时至今日都是“叫好不叫座”。一方面,医院对夜间门诊积极性不高,开设夜间门诊,医技、药房、财会等各环节都要跟进,运行成本高,医院的宣传力度不大,导致夜间门诊的知名度不高,另一方面,医院觉得运营成本太高,不愿在夜间门诊投入专家号源、开放检查等,导致患者的满意度低、病源较少。
要推进夜间门诊行稳致远,医院不愿投入、患者不愿就诊的供需死结。对医院内部来说,夜间门诊既要有普通号也要有专家号。对夜间就诊的患者来说,除了能享受到专家号、常规检查的便利,夜间门诊挂号费、检查治疗费等收费也应执行与日间门诊相同的标准,不额外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就业招工“两难”
需破解结构性矛盾
□张玉胜
8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国务院*策例行吹风会。对于“十四五”时期就业形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给出了最为基本的判断: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将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其突出表现就是“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甚至可能出现强化。(澎湃新闻)
就业招工“两难”,实际上折射出就业领域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部分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快速变化,导致求职和就业难度加大。比如,高等教育人群规模虽不断扩大,但教育的培训模式、专业设置可能与市场需求存在不够契合问题,这就可能出现一些高学历、低技能的结构性矛盾。
另一方面,随着“十四五”计划实施,预计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会进一步加快,这就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高质量劳动力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会更加尖锐。
破解就业招工“两难”,就当强化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府要运用*策手段将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放在突出位置,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高校要加强对专业需求的分析研判和长期规划,不能忽视市场对毕业生素质的现实需求。企业既要强化对员工岗前、岗位和技能培训。劳动者要激发起学技术、提素质的内在积极性,努力使自己跟上产业升级、产品换代和技术革新的时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