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广告)
织纹螺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一类海鲜。
当前正值织纹螺生产旺季,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提醒广大市民朋友:
食用织纹螺极易导致食物中*,
外出用餐时切勿食用织纹螺,
以免发生意外。
据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人士介绍,织纹螺俗称海蛳螺、麦螺或白螺,形似圆锥体,大小与指甲盖相仿,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或泥沙底部。织纹螺种类繁多,即使专业人士也很难一一辨别。近年来,织纹螺中*事件在我国沿海地区时有发生。虽然并非所有种类的织纹螺都含有剧*,但是食用织纹螺风险仍然很高,中*后尚无特效治疗解*药物,死亡率极高。
福建沿海常见的织纹螺有9种,其中多数已报道有*。每年4-9月为织纹螺旺汛期,同时也是其*性最强的时候,极易引发食物中*。引起中*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河豚*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市民朋友在无法准确识别种类的情况下,应尽量不食用织纹螺,如果发生误食中*意外,医院救治。
福建省常见织纹螺辨别
光织纹螺:贝壳呈卵圆形,壳质稍薄,成熟个体壳高20毫米-25毫米,壳宽10毫米-15毫米。壳面淡*白色,在壳顶部数层的壳面上具有纵肋和细螺旋沟纹,其余部分光滑。栖息在潮下带至百余米深的泥沙质海底,有*。
节织纹螺:体形较大,成熟个体壳高20毫米-30毫米,壳宽15毫米-20毫米。壳面有发达粗大的纵肋和明显的螺纹。壳表橄榄色,在体螺层上有一至两条明显的*色色带。栖息在潮下带至百余米深的泥沙质海底,微*。
西格织纹螺:贝壳呈长卵圆形的大型织纹螺,壳质较坚硬,壳高20毫米-30毫米,壳宽10毫米-18毫米。壳表*白色,壳面的每个螺层上均匀地分布着比较发达的纵肋和细弱的螺旋纹。栖息在潮下带至数十米深的泥沙质海底,已有季节性有*报道。
半褶织纹螺:贝壳呈圆锥形,壳质较坚硬,成熟个体壳高15毫米-20毫米,壳宽10毫米-13毫米。体螺层稍膨胀,壳面刻有光滑而发达的纵肋,内面紫棕色,外唇肥厚。栖息在潮间带至数十米深的泥沙质海底,已有季节性有*报道。
红带织纹螺:贝壳略成纺锤形,壳质较坚硬,成熟个体壳高15毫米-20毫米,壳宽8毫米-12毫米。在壳顶部数层的壳面上具有纵肋,其余部分光滑。体螺层有3条红褐色色带,其余各螺层有2条。栖息在潮间带至数十米深的泥沙质海底,已有季节性有*报道。
胆形织纹螺:贝壳粗短,呈胆囊状,壳质坚厚。成熟个体壳高15毫米-25毫米,壳宽10毫米-15毫米。壳口较小。内外唇甚发达,贴在体螺层上扩张线成淡*色滑唇。栖息在潮间带至数十米的泥沙质海底,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报道。
纵肋织纹螺:贝壳呈长尖锥形,成熟个体壳高18毫米-30毫米,壳宽10毫米-15毫米;壳面有发达的纵肋和细弱的螺旋纹,通常有一、两条粗大的纵肿脉。栖息在潮间带至数十米深的泥沙质海底,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报道。
习见织纹螺:体形较小,贝壳呈尖锥形,壳质坚厚,成熟个体壳高12毫米-18毫米,壳宽7毫米-10毫米。壳面螺旋纹和纵肋交叉点处有明显的粒状突起。栖息在潮间带至数十米深的泥沙质海底,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报道。
拟半褶织纹螺:贝壳呈长卵圆形,壳质较坚硬,成熟个体壳高15毫米-25毫米,壳宽8毫米-12毫米。壳面有比较明显的纵肋和细弱的螺旋纹。外唇明显,呈乳白色。生活在潮间带至数十米深的泥沙质海底,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报道。
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版权归泉州晚报社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
记者:谢曦
通讯员:傅成志
编辑:*玲
审核:肖国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