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达新(受访者供图)
在我的理解中,“晋江经验”强调的创新发展与艺术引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中提到的“有形通道”一如众多的艺术作品,而“无形通道”则更像是持久润物无声的艺术感受与价值体现。
我是“晋江经验”的受益者。最近,泉州中山公园里将会立起我最新的艺术作品——《红色的蜻蜓》,这件重3吨有余的作品是在晋江企业的车间里完成的。我需要什么样的零件,手画出来之后,企业技术员通过电脑出样,智能机械手立即就能把零件“智造”出来。这些年,我亲历这家企业的迅猛发展,在他们厂里诞生了多件令人满意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为庆祝泉州入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创作的《飞天》,在“第十四届亚艺节暨海丝国际艺术节”主题展览上亮相的《巨鳄》……正因为有在“晋江经验”引领下发展起来的泉州先进制造业,还有服务型*府的支持,我的创意作品方能更加顺畅地表达。
任何个人成绩都脱离不了时代赋予的机会,我觉得自己生逢其时,是被时代祝福的艺术家,理当回报社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到日本留学,学习东洋艺术史,随后又到美国纽约学习摄影。年,我曾带着7位日本艺术家来到泉州创作,那时我才20多岁,但是把全世界的好东西介绍给家乡人的想法已经在心里扎根。在充分感受到泉州的人文魅力及经济发展的脉搏之后,正当盛年的我觉得全面培育泉州艺术氛围的时代到来了。怀揣这一朴素的想法,年,我从北京回到家乡开设工作室。在地方*府的支持下,工作室设在西街一幢有历史的房子里。短短3年,我们就举办了包括蔡国强主题演讲、纪念弘一法师诞辰百年活动,以及油画、漆画、水墨画、书法等数十个展览及交流活动。具有东南亚风格的闽南建筑被重新唤醒,再加上休闲业态的加入,观展、参展的宽度与广度得到延展,古城的艺术气息焕发新活力。
走遍世界之后,我愈发深感自己肩上对于故乡艺术土壤培育的责任。最近,我倾力打造的作品《红色的蜻蜓》受邀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国际雕塑艺术展。因其制作难度颇大,我将在家乡先行亮相测试:一只巨大的钢制蜻蜓将以平衡的姿态立于钢柱之上,一侧翅膀由光伏发电板组成,产生的电能将点亮另一侧翅膀,透过“科技+工业”的手法,传递在发展与环保间寻求平衡点的绿色主题。除了不断创作新作品,我还不定期地在华侨大学、泉州师院开设艺术讲座。
一枝独秀难成林,未来我还有一个更具发展意义的想法,即在家乡打造一个生态艺术空间,以共享的理念,构筑面向世界的艺术窗口。
□泉州晚报记者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