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安市柳城街道,一提到“老李”,很多人会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说他是群众的“连心桥”。每次老李听了,总是眯着眼,笑呵呵地说“百姓的事无小事”。
大家口中的这位老李,叫李夏亭。年3月,老李退休后被聘任为柳城街道调解分中心专职调解员。四年多来,他认真学习和钻研法律法规,凭借着对调解工作的满腔热情、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用真情化解了不少矛盾,直接或间接成功调处民事纠纷余件,参与化解上访积案38件,有效防止群体性上访13件,曾获得“泉州市先锋离退休干部*员”“福建省人民调解先进个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光荣称号,他的调解案例,被媒体报道后,好评如潮。
调解并不是简单的嘴上功夫。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员,除了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当地的社情民意也是调处矛盾纠纷的一大“法宝”。为了了解更多的乡风民俗,老李经常下乡走访,与群众接触,了解地方人文,他用脚步辛勤耕耘着自己的“责任田”。“现场聚集了群众近百人,老李快点过来帮忙。”年的一天,一个项目建设单位在施工中不慎碰撞到尚未协商好如何处理的宫庙,引发当地百姓聚众“抗议”。老李接报后一边了解纠纷情况,一边第一时间联系事发地的社区负责人了解当地情况,及时赶往现场。他穿过簇拥的人群,一边安抚群众的情绪,一边耐心与群众沟通,从尊重当地的民俗风情入手,但也跟群众传达了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苦口婆心的劝解,终于打消了聚集群众的顾虑与怨气,一起棘手的群体性风波得到及时平息。
调解不是一味地讲道理,有时也需要温情的传递。年2月,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时刻,一宾馆突发一起旅客意外死亡事件。接到调解的协助请求,老李立即赶到现场,仅有的一只医用口罩就是他的“防弹衣”。在现场,死者家属泣不成声,老李先劝散了围观人群,不断安慰死者家属、平复他们的心情,然后让宾馆主动快速介入。在他的暖心沟通、细心化解和公心调处下,仅仅两个小时,事情得到了妥善解决。
在基层调解多了,面对如今基层矛盾纠纷多样化、复杂化,调解难度更大,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实现调解成功的最大化,成为老李一直思考的问题,他不断想着新的工作方法来破解,让调解不仅有“温度”又有“速度”。年,一房主自建房,将建房工程承包给第三方,施工过程中不幸发生了事故。责任在谁?伤者、房主、另一个承包者?三方争议很大,各执一词,首次调解在一片怨声中无果。后来老李提出了邀请*代表、人大代表和*协委员参加,形成多元合力调解的新做法。他说,“两代表一委员”参与调解最大的好处就是接地气,这些人在当地德高望重,说话有分量,群众较信任,让他们面对面参与调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事情得到了解决。老李的这一“两代表一委员”参与调解的新模式,成为典型在南安市全面推行。
春风化雨解民忧,砥砺躬行促和谐。人们说,老李的调解的确“有一套”,不管是刮风下雨,不分白天黑夜,哪里需要调解,哪里就会出现老李的身影。没有鲜花簇拥的艳丽,没有热烈的掌声,他甘于平凡,默默奉献。他有的是肩上的责任、群众的信任,用真诚践行了人民调解为人民的责任与担当,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员的精神与本色。
(作者系南安市柳城街道宣传中心主任)
本文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