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海滨邹鲁千载人文展示窗
TUhjnbcbe - 2023/8/2 20:09:00

「本文来源:泉州晚报」

泉州素有“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海滨邹鲁”“文献之邦”等美誉,从唐以来的一千多年,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海外贸易的繁盛,不仅给泉州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空前融合,也促进了地方教育的兴盛和人才辈出,使其成为东南文教之典范。

泉州府文庙是古代泉州儒家祭祀场所和最高等级的教育机构,是传播儒学文化的中心。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多元社群代表性遗产要素,泉州府文庙及学宫是这段文教鼎盛历史的见证。其规模之大、规制之高,不仅反映了海洋贸易给泉州带来的经济和文化繁荣,也是古代泉州文教昌盛、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

设置于泉州府文庙明伦堂的《四海人文第一邦——泉州教育史话》(以下简称《泉州教育史话》)专题展示馆,以教育文化为主题,以不同时期的历代教育为专题,以点带面,展现了泉州教育历史的发展、文庙办学功能和泉州文教昌盛、英才辈出的成就及泉州儒学文化在台湾、东南亚等地区的传播与影响,是研究泉州教育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展示馆充分体现了泉州府文庙及学宫在泉州成为宋元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反映了海洋贸易给泉州带来的经济和文化繁荣。

如何读懂这个厚重的展示馆?记者请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所主任何振良,带大家穿梭于泉州教育史的历史长廊中,感受海滨邹鲁千年绵延不绝的文化命脉。

□本报记者*宝阳/文

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所/图

时间为轴铺开古城文教画卷

“《泉州教育史话》专题展示馆以泉州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为专题,以时间为轴,将泉州文教分为四个重要的阶段——文运肇起(唐、五代)、海滨邹鲁(宋元)、学术精诣(明代)、士沐新膏(清代),展现了泉州自宋元以来,文风炽盛、才俊辈出、文脉不坠的辉煌人文教育史。”何振良介绍说。

第一部分文运肇起,着眼于泉州古代教育逐渐崛起的唐、五代。泉州上古为闽越地,汉晋以来,中原百姓陆续南迁居于晋江流域,人口渐众,唐代建州置县,地方官员相继开展兴学活动,民办学校日渐兴盛。唐、五代时期,地方官员倡导儒学,欧阳詹首中进士,开创了泉州教育史的先河;泉州的主*者王潮、王延彬、留从效等崇尚儒学,推行重教兴学*策,促进了教育水平的渐次提高。

第二部分海滨邹鲁,展现了宋元泉州文教的鼎盛景象。宋元泉州海外贸易发达,时称“东方第一大港”,经济社会的高度繁荣带来教育的鼎盛发展,彼时官私之学并重,书院风行,人文荟萃,赢得“海滨邹鲁”之美誉。宋代泉州地方官府创办州学,县学也普遍设立,规制趋于完善。这个时期,理学家朱松、朱熹父子先后在泉州地区创立书院,传播理学思想,开辟了自由讲学、学术研究的阵地,受其影响,各地书院向多样化发展,泉州也被称为“朱子过化之地”。书院以外,宋代泉州私学也颇为繁荣,经馆迅速发展,从海滨到山乡,出现了“家诗书而户业学”的盛况。教育发达令宋元泉州成为科第鼎盛的奥区,进士数量空前绝后,出现一些世家大族,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元代,泉州教育较前朝逊色,但路、县儒学仍然得到复办,还新办有蒙古学、医学和阴阳学,书院亦被*府控制,民间书塾与经馆一如前制。

第三部分学术精诣,展示了明代泉州学术研究风行、科举再创辉煌的历程。明代泉州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商品贸易活跃,文化教育重新焕发生机。彼时泉州府县官学恢复发展,管理规制趋于完善,还增加了卫学、社学等机构;民办书院、经馆、蒙馆、武馆等广设城乡。明代泉州府尤其是晋江县的易学研究与教学,形成十分浓厚的风尚,著名理学家蔡清及其清源学派,在易经研究与教学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深为士人推崇,有“天下言易推晋江”之说。晚明李贽目睹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儒学中的虚伪方面,质疑并予以尖锐批评,他对社会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教育对象、教学方法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明代泉州科举绩效位居福建前列,涌现出一些新的科第家庭,教育事业的发达,培养了一大批*治、*事、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具有较大影响的人物。

第四部分士沐新膏,主要呈现清代泉州文教的发展与变革。清代泉州*局比较稳定,地方文化沿袭明制,弘扬尚学传统,教育向普及型发展,晚清时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兴办,开始了近代化国民教育的进程。清代,泉州府州县学宫重新修葺,日渐兴盛的书院成为教育的主体,民间兴办的各类塾馆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均胜于历史诸朝;泉州武馆广设乡间,不仅传习少林等武功,而且讲授《武经七书》等*事理论,培养中举的武进士名列福建第一。这个时期泉州地区的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催生出一些书香门第、科第世家,培养出一批各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明末清初,泉州民众东渡移民台湾形成浪潮,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郑成功、郑经父子着力开发台湾经济的同时,移植并推行明朝的教育制度,众多泉州籍郑氏部属以及渡台儒士,成为开启泉台教育关系的先驱。晚清时期,在救亡图存的形势下,泉州地区掀起了创办新学堂的热潮,尤其是华侨在家乡纷纷兴办新学,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群英荟萃对话千古风流人物

设计展陈时,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所在4个阶段的专题中又划分若干小专题,努力发掘各个阶段典型或具有代表意义的人物、事件,以点带面对展陈主题内容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诠释。因此,该馆既是泉州千年文教发展历程的展示,也堪称泉州古代知名历史人物的一次巡礼。

作为古代泉州最重要的教育机构,泉州府文庙及学宫在历朝历代培养了一大批*治精英和高级知识分子。何振良介绍说,根据官方正史的统计数据,从唐贞元八年(年)欧阳詹首中进士到清光绪三十年(公元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多年间,泉州共有文武进士名,他们在国家*治舞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作出了卓越贡献。由于展陈空间有限,仅能以图版的形式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进行介绍。

唐朝,泉州文教界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泉州历史上第一个进士、被称为“八闽文化先驱者”的欧阳詹;五代时期,有推行儒学、重教兴学的清源*节度使留从效,有建设招贤院、广纳人才的王潮、王延彬父子;宋代,有在泉讲学办学、推动泉州书院兴盛的朱松、朱熹父子,有一介布衣通过科举考试在两宋时期走出了4位宰相一位状元、被誉为“一门四相曾半朝”的曾氏一族,还有状元宰相梁克家、三朝元老留正;元朝,有《元史》“十八良吏”之一、元末闽中文学四大名士之一的卢琦,有任泉州路达鲁花赤、被泉州人民称为“温陵贤守”的偰玉立;明朝,有缔造“天下言易推晋江”美名的理学大家蔡清,也有反假道学、推崇经世致用思想的李贽;清代,有最后一位状元、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吴鲁,也有近代新学先驱、著名爱国诗人吴桂生……

一个展馆,堪称一部温陵名流谱,行走其中,不时能“邂逅”泉州历史上辉映千秋的历史人物,了解他们为厚实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所做出的贡献。

多媒体展示突破展陈时空限制

煌煌泉州千年文教史,要浓缩在一个展厅内,对展陈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尽可能地拓展时空维度、叙事广度,泉州府文庙还积极利用场景装置艺术、幻影成像、视频影像、触摸屏等多媒体综合展示形式,力求在有限的展陈空间内,深入浅出、由点及面地表达展陈信息。

馆内设置了多个触摸屏一体机,参访者可以根据兴趣自助拓展相关知识,可了解泉州府文庙一千多年的修缮历程,学习认识古代科举制度的基本知识,唐五代时期泉州进士名录,泉州府、永春州新建书院的情况,科举考试教官、场官简表,泉州地区侨资兴办学堂、官立学堂创办情况等知识,都可以通过自助触摸屏进行拓展。

为帮助市民游客更直观地了解部分展陈信息,泉州府文庙还积极运用相关影像资料。为了呈现古代泉州府文庙所辖各地文庙的基本情况,除了图版展示,现场还播放德化、永春、同安、安溪、南安、晋江、惠安等地文庙的影像资料,大到各地文庙的规制、建筑特色,细到建筑构件的细节,都一一展现。此外,祭孔典礼影像也在展厅内循环播放,参访者可直观认识祭孔的流程。

清代著名画师张伯龙及其儿子张士英年创作的、描绘李光地在家乡泉州安溪湖头老家与众亲友雅集场景的《榕村雅集图》,也通过投影仪拼接投射成动态图案,在馆内播放,令人仿佛身临李光地和亲友雅集时的场景。

一个厚重却不失趣味的展馆,一条泉州千年的文教历史长廊,等待广大市民游客前往览胜探幽。

珍贵实物承载丰富历史信息

展陈主题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除了广泛运用文版、图版、照片、图表等多种形式,还展出了历朝历代诸多珍贵的文物,如两晋南北朝的墓葬冥器,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碑刻、石牌坊构件、科举试卷原卷等。这些珍贵的实物携带着千百年前的信息,向参访者娓娓讲述那个时代的故事。

在欧阳詹“温陵甲第破天荒”之前,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移民进入晋江两岸开发,不仅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还将中原地区的生活方式和发达的文化艺术传入泉州。展示馆展出的南安丰州古墓群出土的古乐器“阮咸”模印花纹砖,唐青瓷砚、青瓷灯盏等一批珍贵的古墓葬冥器,是当时泉州文明教化的遗证。

泉州庙学自宋朝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每一次的庙学变迁,都有立碑刻以记其事,流传下来了历代石刻碑记多达多方,然随着岁月变迁,许多碑记原刻都已毁佚,此次展出的《泉州重建州学记》碑刻是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块碑石,堪称泉州地区发现的最早的碑刻之一。这方黑页岩碑刻的独特价值还在于其“一碑双用”,其正面为宋《泉州重建州学记》,约刻于宋绍兴八年(年)戊年三月,碑文为张读撰、李邴书,赵奇题额;背面为元《泉州路学大晟乐记》,系于元大德十年(年)由承直郎、前提举福州路福清盐使司事杨应子撰写,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所委官林坤书,从仕郎、泉州惠安县尹兼劝农事赵孟吁篆盖,将仕郎、泉州录事杜立石。这方石碑,是泉州府文庙建设修缮历程、泉州路学大晟乐的兴起过程等的有力见证。

泉州被称为“海滨邹鲁”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一称呼,源于历史上泉州人曾在府文庙明伦堂前立“海滨邹鲁亭”,亭内悬挂一方“海滨邹鲁”大匾额,亭中立石碑,碑文为“接伊洛之渊源,开海滨之邹鲁”,这方康熙年间泉州知府蒋毓英所立的碑刻,此次也在展示馆中展出。此外,旧时海滨邹鲁亭旁立的王十朋手书“夫子泉”碑,数百年后,也与“海滨邹鲁”碑刻立在展厅内,一同讲述泉州那段文脉如泉涌的辉煌岁月。

明朝庄际昌连中会元、状元后地方官为其立状元牌坊的原件碑,明嘉靖年间重修泮宫的石碑,原来放置在棂星门对面照墙上的“青云路”石碑,从民间征集到的清朝童生的考卷、书院的试卷,泉州兴文局特制的为表彰受聘主持大成殿修复的泉州近代知名建筑学家傅维早的“艺通于道”匾额……这些承载着历史信息的珍贵文物,都静静地等待市民游客驻足欣赏。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滨邹鲁千载人文展示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