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厉害了我的泉州20位海内外文学名家这样
TUhjnbcbe - 2023/8/13 21:27:00

刺桐点灯红——年全国文学名家泉州古城元宵笔会昨日圆满落幕。4天的古城之旅令他们惊艳,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纷纷敞开心扉寄语古城。

20位海内外文学名家流连泉州元宵灯会

他们这样说

张陵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副秘书长为有温度的城市喝彩泉州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蕴之深厚毋庸赘述。漫长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藏,是古城最独特的风景。在泉州采风期间,我特地访问了威远楼,光是这座矗立于历史中的“谯楼”,就潜藏着取之不尽的人文故事。泉州城市文化还有多少待发掘的宝藏?我想是巨量的、庞大的。即使对于当下海丝文化的发展而言,这份古老的文化也要挺在前面,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与世界各国进行新的交流、沟通撑起广阔的视野。

在泉州度过了最热闹的一次元宵节,特别是正月十五晚上去看灯,人山人海,这种热闹是漫入各种深深浅浅的巷子里的。这又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为泉州喝彩!(吴拏云)

徐忠志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全国文学报刊联盟秘书长古城的每个人都是一盏灯

今年,我在泉州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元宵之夜。我们从古城的临漳门出发,一路上看灯,看人,欣赏花灯的市民人潮涌动,灯会规模很大,能够这么集中地举办大型的文化活动,秩序又保持得这么好,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管理能力,一直能够顺应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成千上万的人出来看花灯,我们来看这些看灯的市民,我觉得生活在古城的每个人都是一盏灯。泉州我来过多次,每次都令我流连忘返。到泉州的老街巷里走走,看看这里的民居,听听正宗的南音,很容易就能找到了解、认识闽南文化的入口。这座城市所展现的并不只是历史的一面,她还有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泉州人创造美好生活的姿态,有一种文明中稳步向前的力量。身居古韵新风的泉州是幸运的,祝福泉州的朋友们,在这里享受惬意而美好的生活!(蔡绍坤)

朱向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原解放*艺术学院副院长恢复古城风貌延续千年风情

今天上午朱向前特地给我们记者发来书法作品

放眼全国各地,泉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可谓屈指可数,如何保护好、运用好是当前和今后发展要面临的问题。我觉得泉州历史文化资源很多,保护提升要有轻重缓急,现在要着重打造几个精品,例如小山丛竹公园遗址,假如能恢复历史的风貌意义深远。再次莅泉,泉州古城不仅风采依然,而且魅力倍增。这得益于泉州人民和历任城市经营者的眼光,敬畏历史,尊重文化,让老城区的风貌得以延续。但要一步提升,有一些具体的工作可以努力,比如老城区的空中电线可以考虑全部入地。扩大古城影响力,可以“请进来”,但更重要的是“推出去”,除了文学作品外,还可以通过影视作品进行推广。大家熟知的乔家大院就是通过一部电视剧得以推广,乔家大院只是一座院子,而泉州却是整座古城,假如能够制作优秀的电视剧作品,知名度就能进一步扩大。(陈智勇)

潘耀明香港作家联会会长、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顾问品读历史让人陶醉

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很多人知道泉州的茶香,但不知道泉州的美食也很香。对于信众来说,泉州是一座香火之城;对于饕餮食客来说,古城泉州更是一座烟火缭绕的城市。这里不光有滋味醇厚、色香味俱全的各种名小吃,许多美食背后还有历史故事、名人故事。我想,在品味美食的同时,又能品味文化,这才是顶级享受。之前我曾陪金庸先生来泉州参观考察过许多历史遗址、遗迹,有些景点可以称得上是一步一古物、三步一古迹,在那里品读过往云烟,感受岁月变迁,很让人陶醉。金庸大侠走过的地方虽多,但他也夸泉州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这几天在泉州还接触了丰富的民间技艺、民俗表演,从中看到泉州人对精神家园的守望。此次笔会活动办得很好,它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近泉州、爱上泉州。(吴拏云)

杨少衡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这里的文化无法替代

在让人心颤的历史光线里,泉州美得清新脱俗。到古城走一走,处处可见蓬勃生长的痕迹。我对泉州民间的“王爷”文化非常好奇,这些“王爷”既代表着姓氏的祖先,又是一方地域的守护神,人类繁衍的某些细节,血脉亲情的历史传承,以及民间的原始诉求,似乎正借助这种文化向人们讲述着,神秘而又富有想象空间。泉州类似这样的文化还有很多,它们很地道,也很有味道。要了解现代和历史是如何结合的,我还是会选择泉州。从古代繁华大港一路走来,这方土地上的人们的精神状态、生活状况,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都很重要。我觉得泉州古城未来的发展必定是美好的,因为这里的文化是无法替代的,如此多元的文化元素在这里融合,只要好好保护,别人是无法复制的,而泉州也不会去复制别人。做好自己,泉州就能打动世界。(吴拏云)

王祥夫中国小品文学会会长、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历史决定了这座城的气质

翻开泉州史册,最无法避让的一段历史在南宋。那时的泉州,勇猛、高大得像一位巨人。这座城市的气场由此弥漫。每回到泉州古城,都会想象自己是行走在这段辉煌当中,呼吸着真德秀、陆秀夫曾经呼吸过的空气。泉州古城历史悠久,古老遗迹遍地开花,传统民俗生生不息,街上的风景在变化,但是这座城市的气质没有变化。历史的闪亮点在街巷之中,依然若隐若现。历史是能给予人力量的。有时面对困难,给予我们鼓励和勇气的,可能不是谁曾说过的话,而是那曾经发生过的某些历史时刻。泉州曾站在历史的高处,它所具有的城市胸襟,是如今海纳百川的泉州文化最本初的源头。如今,古城泉州又将向全世界敞开自己的怀抱,这是勇敢者的勋章,也是智者的象征。(吴拏云)

龙一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热播剧《潜伏》原著作者老建筑成了城市文化地图

这两天走了泉州不少地方,喝了这里的茶,品尝了特色小吃,看看提线木偶,还有国术表演、拍胸舞等,我们不只看到泉州的历史建筑、文化名人遗迹,也在体验着当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在这里面寻味着时空穿梭的神秘力量。我觉得泉州古城保留下来的文化,是汉文化的核心。在这里我们能找到不少宋元甚至更早时期的遗迹。历史上,泉州是宋元文化向全世界传播的窗口,当时到底传播出了哪些具体的东西?这里如何发展成为一个如此大包容的城市?这些都是古城泉州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也是其历史价值所在。泉州古城之所以迷人,就在于她在老城之外建新城,保留了老城的基本风貌,人们当时可能觉得没有什么文物价值的旧建筑旧街巷等等,现在成了一个城市文化的地图、文化的历史,变成人类的共同财富。(蔡绍坤)

任林举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特殊的城遇见特殊的你

我一直认为泉州古城在历史上有着一个特殊的地位,是时间、空间上的一个特殊的点。站在泉州,能看到中国的历史,也能看到广阔的未来。懂泉州的人,自然会爱上泉州。这里有好多成百上千年的历史遗存物,带有浓烈的岁月感,带有时间的重任,一旦触碰这些东西,我们好像就能扎进历史里。来泉州,看古物,看光阴在古城中纵横驰骋,这感觉太美了。一座城,需要把它具有的优秀文化基因沉淀下来,然后加以深入理解和阐释。我发觉泉州古城现在正是在这么做的。它开始懂得讲述自己的人文故事,懂得去发挥自己在历史中拥有的话语权了。说到泉州古城旅游,我认为它会逐渐在游人的好口碑中拓展自己的版图。(吴拏云)

陆梅《文学报》总编辑、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古城风韵穿越千年

没有历史,城市就是栖居。这是我此次古城之旅最深的感触。走进古城,不管是知名景点,还是普通小街小巷的建筑,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我想作为泉州人,是非常有福气的,也因着大家对自己文化的热爱,让整座古城都浸润在文化中,不管是非遗文化,还是生活日常细节,都能让人触及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城泉州,人虽非,风依然。我感觉泉州的宗族文化特别突出,宗祠诉说的不仅是对先祖的敬重,还体现老百姓对传统的敬畏,这恰恰成为这座城市之*。千年古城,血脉相传,风俗不变,风骨不变。这里的风,还有海丝风韵,世界各国文化在这里融合发展,多元文化成为古城最鲜亮的一面旗帜。(陈智勇)

彭程《光明日报》文艺部原主任感受原汁原味生活气息

我对泉州向往已久,很早就知道这座城市,这次成行,走访了老城区的街巷、古建筑、海丝史迹,还有一些传统的非遗技艺,如提线木偶、拍胸舞等,都是地方特色十分浓郁的项目。她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多种宗教文化并存的格局,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觉得,泉州古城在“活态传承”这方面做得很好,比如古城改造首先保留原来住民,把生活留下来,这样,访客都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领略那些附着于老街古巷、老民宅之上的文化魅力。泉州古城的保护,能够立足于本土,以那些从历史深处生长出来的独特地域文化特色作为前提和基础,再按照现代城市建设的理念来进行,打通历史和现代、本土和异域,在这样一种关联点和结合点上打造城市,让它呈现出一个新的面貌。几天的行程让我收获很多,希望下次能有机会再来,再多看一些泉州的古迹。(蔡绍坤)

李少君知名诗人、《诗刊》副主编泉州占据海洋诗歌创作先机

穿越古城,古港雄风依旧存在,古码头以及与海丝文化息息相关的古迹随处可见。此次采风,我选择了泉州市舶司遗址进行深入了解,这是全国唯一的古海关遗址,始设于北宋,历经宋元明三代,有近年的历史,我相信许多诗人,诗灵都将被触动,透过历史的云烟,展开的将会是广阔的海丝画卷。如今,全球逐渐进入海洋时代,我国的海洋视野不断开拓,现在诗歌创作也应该进入海洋诗歌时代。中国传统的诗歌以山水诗歌为主,大多数是体现中原的山水,随着全球化和海洋时代的到来,诗歌也应该体现时代的开阔性和丰富性,就像唐代边塞诗,反映了唐代开疆拓土的历史景象。我认为,当代诗歌应该有魄力和雄心,来反映海洋时代的发展情况。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占据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先机,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会为我国新时代诗歌创作作出自己的贡献。(陈智勇)

董宏君《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主编一座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

泉州是一座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我每一次来都有新感觉,收获和体验都不一样。此次古城之行,让我对泉州的认识更立体、更丰富了,而且赶上了元宵佳节,对泉州人烟火气十足的生活有着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感受。在古城中行走,不管是观看木偶戏等非遗表演,还是穿越小巷感受老百姓的生活日常,都能感受到泉州市委、市*府保护老城区原生态文化与生活的努力,通过细微的改变提升古城区的功能,又很好地延续了千年的文脉。此次古城之行,我还特意走进金鱼巷了解古城改造提升工程,参与改造的团队很年轻,理念很前沿,推出的方案深得人心。他们在改造过程中,听取每一户居民的建议,通过一系列暖人心的举动,赢得当地居民的支持,他们也主动参与金鱼巷历史风貌的恢复,通过老照片等老物件,帮忙理清小巷的前世今生,共同讲述这里的老故事。(陈智勇)

李寂荡著名刊物《山花》主编街巷是最养眼的城市文化

久闻泉州古城大名,这是一座在历史教科书里都能找到名字的城市。在古代,泉州就是一个开放的港口,这里既有南、北往来的交流,也有东、西文化的汇聚,多少韶华的酝酿,才使得这座城有了当下的厚重。在一些城市里,你只能碾马路,但在泉州古城,却可以踱街巷,这份闲情可不是随处都能享受的。泉州的旧街老巷,大多保持着原初的面貌,一座塔、一口古井,都能勾起人们对于童年的回忆,这是最养眼的城市文化。以往所说的怀旧,往往太过精确,仿佛就是单纯地追念旧时风华。其实怀旧也可以是一次宏大的叙事,比如,古城的提升发展,让一座老城如何在现代的社会中开口说话,会静思,会吟唱。期待泉州再次回归鼎盛的那天。(吴拏云)

葛一敏《散文选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具备心灵原乡气质之城

我曾经编过一篇散文叫《穿过多少条巷子才能回家》,文中描绘了一座古老、淳朴的城市。来到泉州古城后,我就想,我可能找到这座城了。泉州古城是一座具备心灵原乡气质的城市,它在历史中浸染太久,有一种莫名深邃的气质,甚至是气象。站在它的面前,你就像那个在雨巷中撑开伞的人,周边一切都静下来了,任由时光在你面前缓慢滴下。爱上泉州,不需理由,只要倾听自己的内心。在古城时,我常推窗去看那些红彤彤的闽南建筑,从那些建筑的一砖一瓦中,去体会这座老城的璀璨历史人文。泉州的街巷中,宫庙特别多,人们在那里虔诚地奉祀着各种各样的神灵。从外观上看,宫庙大多也是红色建筑,仿佛意味着某种召唤,不经意地就打动了你。(吴拏云)

梁二平《深圳晚报》副总编辑、海洋文化学者、作家持久散发影响力的老城

泉州我来过好几次了,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泉州老城的风貌,是丰富的、多元的、有故事的,甚至还藏着许多宏大的话题。依照我的观点来看,拥有丰厚宗教文化的泉州,从宋元开始,就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古典型移民城市,是个世界级的城市。泉州人应该为此而骄傲。这样一座老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着光辉的前景。走入泉州古城,走过曾经的繁华和凋敝,是一次不可多得的体验。我曾到泉州做过港口考察,泉州市舶司遗址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市舶司遗址,它在古代海上贸易方面是个地标式的建筑,是海丝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当人们将视角延伸到泉州附近的群山和大海之间时,会惊诧于它是如何无声地、持久地对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散发着影响力的。我很高兴看到泉州古城这几年的发展,也相信绚烂的历史,必将重新在这座城市绽放。(吴拏云)

侯*资深报人、散文家、艺术评论家泉州是一座活着的古城

作为天津人,我比较

1
查看完整版本: 厉害了我的泉州20位海内外文学名家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