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只流浪犬在垃圾桶旁寻找食物。(潘登摄)
流浪犬生了一窝小狗,好心人将其领养。(林劲峰摄)
老万为犬只搭建了小窝(受访者供图)
医院人员为老万收养的流浪犬打疫苗(受访者供图)
爱心人士收养的流浪犬(魏晓芳摄)
护生园为流浪犬搭建了“避风港”(受访者供图)
多年来,流浪犬一直是困扰城市生活安全、卫生、文明的顽疾,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将无法减轻*府的治理成本,影响城市的形象和市民生活的满意度。泉州晚报曾多次对此问题作过相关报道。近日,记者再次深入调查,以期为破解城市流浪犬管理难题提供思路。□记者魏晓芳
现状
民间救助的苦恼
泉州有不少热心救助流浪犬的爱心人士和民间机构,但随着收养的犬只越来越多,再加上场所、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救助也面临着诸多难题。
面临搬迁的狗场
“有关部门已经要求我一个月内要将狗场搬离,可又能搬去哪儿?”看着狗场里的流浪犬,老万眉头紧皱。
老万今年71岁,从年开始救助流浪犬,是泉州最早参与流浪动物救助的热心人士之一。看着救助的流浪犬越来越多,他便在草邦水库附近山上的龙眼林建了一处狗场,如今狗场里仍收养着多只流浪犬。他独身一人,晚上到超市当保安,每月工资元,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工作以外的全部精力几乎都用来照料这些流浪动物。
“要养活狗场里的流浪犬,很多时候只能依靠爱心人士的帮助,但这种帮助很不稳定,导致流浪犬时常断粮,狗场也随时面临关闭的风险。”说起这些,老万显得忧心忡忡。由于狗粮的费用过高,他实在负担不起,只好向几家餐饮店收购丢弃后的鸡骨架,带回家后加入一些大米熬成狗粮,再骑着三轮车运送到山上的狗场。日复一日,尽管举步维艰,但他已坚持了十多个年头。
最近,老万面临一个最大的难题:狗场附近的村庄安置房即将交房,为了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有关部门已要求老万将狗场搬离。“搬迁已一催再催,新地方暂时没有着落。如果让它们重新流浪,将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流浪犬依然不少
据市城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