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泉州晚报」
人物简介
林多奉(—年),字有承,号鼎新,出生于永春县蓬壶镇西昌村一个农民家庭。他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溪)南(安)永(春)德(化)苏区主要领导人之一,历任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委员兼中共永春特区委书记,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等职。他一生忠于*和人民,英勇就义前,留下了“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多奉为革命,头断志不移”的铿锵誓言,这也成为其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
年,林多奉出生在永春一个农民家庭。其父以耕农为生、兼做脚夫和打草鞋贩卖,深感没有文化让农民承受了欺凌之苦,他勒紧裤腰带将林多奉送入村里的小学读书。
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林多奉勤学好问,小学学业成绩出众,在全县小学生会考中名列榜首,被誉为“一目两行,过眼不忘”的神童。年秋季,林多奉转入南湖中学。当时有位老师经常向学生宣传新民主革命思想,林多奉阅读到《共产*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经常与几个进步同学谈论时事,评议*局,思想境界不断提升,自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
年秋,林多奉从南湖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先后在西昌小学、壶中、锦斗、长坑等地任教,以学校为阵地向师生和周围群众宣传革命思想,积极开展地下革命活动,走上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的道路。年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
林多奉能书善写,他不仅刷写标语,编写宣传材料,更翻印《红星》小报,还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这些资料与文章揭露了当时土豪靠地租剥削致富、农民因受剥削而致穷的社会现状。农民由此受到启发,积极投入到土地革命的斗争中。林多奉为革命斗争争取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年4月,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成立后,林多奉在永春达埔、锦斗等地,发动各村农会配合第二支队,开展除奸、斗霸、减租等活动。年5月,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简称红二支队),根据中共安溪中心县委的决定,林多奉于同月领导组建了永春特区特务队,配合红二支队,广泛地开展武装斗争。
年9月,安溪“青云楼事件”发生后,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改组,林多奉任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委员兼中共永春特区委书记。他足智多谋,作战果敢,深入发动群众,发展农会组织,建立赤卫队,配合红二支队,进行多次战斗,缴获敌人武器,壮大武装力量。年10月,林多奉带队在达埔击毙下乡催捐的粮差,之后又在岭边、东园等地打杀土豪4人,还破坏了敌人的交通通讯设备等。
年2月起,林多奉任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宣传部长,致力于革命宣传活动。他还主动靠近群众,积攒革命力量。当时农村习俗中的丧事花销大,成为农民的沉重负担,为了激发农民革命激情,林多奉在西昌村发动了十几户农民,组织“丧事互动会”,义务互助办丧事,把原来烦琐的丧事办得既简朴又隆重,减轻当事者的负担。“丧事互动会”也就成为*团结群众的纽带。遇到山里孩子读书难,他经过串联发动,在当地创办了一所小学,没有教师,他就介绍老师去担任;没有教材,他就自己动手编写、油印课本,在教导孩子们读书识字的同时,传授革命道理。他的为民情怀,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护,他因势利导发动群众进行抗租、分田斗争,掀起了高潮。
中央红*长征后,敌人纠集重兵,扑向安南永德苏区,形势十分险恶。年7月7日,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召开紧急会议,由尹利东、林多奉率红二支队到永春开辟新区,开展游击战争。林多奉带病坚持对敌斗争,几经苦战,敌我力量悬殊,为保存力量,队伍分路突围。两个月后,林多奉带队行至蓬壶镇仙岭村时,疟疾发作,只好暂住在一农民家。由于坏人告密,9月23日,林多奉不幸被捕。
林多奉被捕后,敌人妄想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破坏地方*组织。他们先找来林多奉的同学故旧,企图引诱他“自新”,林多奉义正词严,一一给予驳斥。敌人见诱降不成,就刑讯逼供,要他交代出组织和关系人的名单。林多奉凛然回答:“与我一起活动的人,是我邀他们来的,由我承担,不累他人。”敌人气急败坏,遂以砍头相威吓,林多奉镇定地说:“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多奉为革命,头断志不移。”“只要有革命存在,来生我仍然要投身革命”。
年9月26日,年仅24岁的林多奉在达埔后山慷慨就义。为了纪念这位宁死不屈的革命烈士,蓬壶镇美山村仙洞山脚下的烈士纪念碑上,镌刻下林多奉的名字。□本报记者张君琳通讯员林联勇颜尧民邱春花/文永春县委史志室/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