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在昨日召开的福建省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新闻发布会上,福建省发改委*组成员、副主任张文洋,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泉州市副市长刘林霜介绍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府新闻办主任叶雄彪主持。□泉州晚报记者蔡紫旻许雅玲
福建
全省综合实力不断实现新跃升十八大以来地区生产总值跨越3个万亿元台阶
20年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八闽儿女奋勇争先、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有福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省综合实力不断实现新跃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年的.6亿元增长到年的.4亿元,人均GDP从年的1.29万元增长到年的11.69万元。*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个万亿元台阶,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第8位,人均GDP居全国第4位。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46万亿元,增长4.6%,主要经济指标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万亿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智能化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食品、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全省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达21个,营收超百亿企业突破50家。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居全国第6位,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润总额.3亿元,18家企业入选中国强,6家企业入围世界强。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前列——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加强以*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打造“诚信福建”,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始终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多次召开全省民营企业发展大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表彰大会,全力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建”。民营企业在数量、规模、实力以及社会贡献等方面位居全国前列。
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用好用足“多区叠加”*策优势,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质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努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加快构建植根福建、面向全球的产业链体系,涌现出福耀玻璃、宁德时代、紫金矿业、安踏等代表性企业。铁路运营里程突破公里,实现设区市快速铁路环线闭合;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公里,路网密度居全国第三。年,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额增长31.8%,出口规模突破1万亿元。
改革创新不停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十三五”以来,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年的家增加到8余家,累计设立7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家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宁德时代“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金石能源“高效太阳电池装备与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瑞芯微和中科光芯设计研发的芯片获得“中国芯”最高荣誉。
创造高品质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晋江经验”融入县域经济、中小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实施新时代山海协作,以福州和厦漳泉两大都市圈建设为引擎,带动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涌现出晋江、南安、石狮、福清等9个全国百强县。年,城镇化率达69.7%,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2.8%,城乡收入比缩小为2.22∶1。
泉州
心无旁骛做实业工业规模从亿元增长到2.4万亿元
泉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本分”的殷殷嘱托,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坚持强攻产业、坚守实业、激发创业,全力建设“智造强市”。
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城乡面貌更加靓丽——从乡村工业化起步,到重点镇、中心镇建设,到县域大城关打造,再到环湾向湾一体化发展,全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做实做优次中心组团、做精做美小城镇和新农村。中心市区面积从年的70平方公里,发展到年的.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41.9%上升到69.7%。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革命四行动”任务,实现所有乡镇和行*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森林覆盖率等保持在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保护传承历史文脉,文化自信更加彰显——“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拥有世界级“非遗”名录5项、国家级“非遗”名录36项、国家级文保单位44处,获评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成为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获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每年开展“万千百十”文化惠民活动,送“万场戏、千场文艺培训辅导、百场展览、数十批次流动图书点”下乡,成功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亚洲艺术节”“海丝国际艺术节”等重大活动。
品质泉州富有内涵,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七成五以上的财力投入民生,全力打造“品质泉州”。近几年,滚动推进民生补短板“四心”工程和民生“XIN”行动,着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20年来,全市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6万人,让劳动者安居乐业;累计新增中小学学位54.2万个、幼儿园26.5万个,新增医疗床位3.4万张、养老床位4.9万张。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5万元、2.6万元,比年增长%、%,实现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
晋江
县域经济发展独具特色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县域四强
20年来,晋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发展路子。地区生产总值从亿元增长至亿元,年均增长11.6%;财*总收入从20亿元提高到亿元,年均增长14.4%,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四强。
紧抓实体经济不放松——晋江先后实施“质量立市”“品牌强市”“资本上市”“科技创新”“数智转型”,推动传统产业高新转型、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培优壮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市场主体超26万户、上市企业50家,形成1个超两千亿(鞋服)、1个超千亿(纺织)、2个超五百亿(建材、食品)、3个超百亿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民营经济对税收、GDP、研发投入、城镇就业、企业数量等的贡献均超过九成。
全面激发内生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引进落地9家国字号科研平台,构建“一廊两区多平台”科创版图,全社会研发投入、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5年翻番增长,荣膺国家创新型县(市)、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先后承担42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围绕新型城镇化、营商环境、农村三块地等领域率先探索形成多项改革经验。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市场采购、综合保税、国际陆港等开放平台,形成海陆空港立体格局,社会进出口总额十年间翻了一番。
“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提升到69.3%。每年将七成以上财力投入民生领域,打造三大本硕高校版图、三大医共体格局、“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
持续发扬*企互动优良传统——全力当好“引路人、推车手、服务员”三种角色,践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理念,打造形成干部、企业家、人才“三支队伍”、非公*建等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