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消息,11月4日凌晨晚间,位于福建湄洲湾西岸的泉州市泉港区空气出现异味,部分海域出现*褐色油污状泄漏物。
当日晚间,当地环保局发布通报,这是由于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执行“碳九”装船作业的船舶与码头之间的连接软管的法兰垫片老化破损,因而造成6.97吨“碳九”泄漏。当地*府在发现情况后采取了应急措施,主要是使用油毡进行吸附。据这则通告,截至11月4日18时,“碳九泄漏海域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
泉港区位于湄洲湾内,距离泉州市区约47公里,距惠安县19公里,距莆田市60公里。泄漏发生的地点位于东港公司在肖厝村的码头。
肖厝村是湄洲湾最大的养殖村,每晚三四点村民都会去岸边的鱼排给鱼喂饲料。11月4日凌晨,当村民肖历香等人下鱼排时,他们发现泡沫浮块溶解、鱼排下沉,于是立即更换浮块,但它们又立即溶解。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类似汽油但又不同的臭味,全家人一时以为是汽油泄漏或者煤气泄漏,排查后发现都不是。此后他们报警并拨打了区环保局的投诉电话,对方告诉她来自海面异味归海事局管,因此她又拨了泉州市海事局的值班电话-。
第二天早上大约九点,*府工作人员陆续到来。他们让村民徒手清理水中污物,这个过程中有村民出现头晕、呕吐情况,一些村民发现所穿的雨鞋也在溶解。与此同时,鱼排中的鱼类和鲍鱼大量死亡,从6日开始,村中鸡鸭也出现死亡状况。这天上午,肖历香还看到半空中悬浮着一大片蓝色烟雾。
肖历香的一位亲戚5日在作业过程中头晕落水,被送入重症监护室。这则消息后来再自媒体文章中被大量提及,《新京报》6日的报道中官方称“正在核实”,医院的检查结果为“考虑双肺炎症”。她强调,村中养殖户都会游泳,不会是普通的失足溺水。为避免泄漏物对孩子的影响,肖历香目前正带着孩子在漳州暂住。她说当地的小学尚未停课,但是有许多家长已经向学校请假,带孩子转移。
在一张名为《肖厝小学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记录表》的照片中,所记录的11名学生的主要症状包括喉咙痛、头晕、呕吐、肚子痛,和“避碳九”。
而根据11月6日泉港区广播电视台发布的《处置情况通报》,5日当地“海水水质监测点石油类含量均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符合养殖水质要求)。”而11月8日上午,泉州市环保局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通报》称“泉港城区空气自动监测站各项大气指标已恢复正常,并持续改善向好。”
4日上午,区*府工作人员来到村中发放并要求村民下海部署吸油毡,同时并没有要求村民远离海面。直至8日下午,部分村民仍然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下鱼排清理。同时,今天亦有配戴防*面具的士兵坐船下海,肖厝村另一位村民肖志铭出示了视频证实这一说法。
而另一位村民提供的视频显示:一位村民口述“今天是11月8号,沙格整条海岸线全部漂浮着像这种从东港飘过来的碳九。油污很厚,空气很差很臭。”视频中的水域中漂浮着浓稠的土*色物质。在另一个视频中,拍摄者展示了一份11月7日出版的《泉州晚报》,而背景中是大面积垮塌、半沉的鱼排。
一张视频截图,村民们在清理海面。
佩戴防*面具的官兵投入事故处置。
肖志铭认为,水域受污染的不只有肖厝,临近的沙格、上西,乃至更加往南的峰尾镇海域也受到波及。而臭味甚至在40多公里的泉州市区东海都可以闻到。
至于空气质量,据《财新》在8日早晨发布的报道,贵港区环保局官员在接受采访时,拒绝透露监测点的位置及安全值得判定标准,称“由于已经达标了,没有继续测的必要。”
肖厝村常住人口约五千人,养殖是支柱产业,肖厝也是整个泉港区的养殖业中心,产品包括鲈鱼、真鲷、黑翅、鲍鱼、海蛎,除了供应泉港本地市场,还销售到泉州和厦门。
11月4日,泉港区农林水局发布了紧急通知,暂停肖厝村水产的捕捞和销售,而厦门市水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处在5日发布的一份通知,则禁止了所有来自泉港区海域水产品入市交易。据估计,村中养殖户的损失一般在10万~30万元左右。
泄露究竟会造成多大的环境和健康影响,涉及泄露的物质究竟是什么。这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想。
果壳网在11月7日夜间在微博发布的一篇被大量转发的文章指出,所谓“碳九”,是在石油提炼时获得的一系列含碳数量在9左右的一系列碳氢化合物(即“烃”),但是它们又因为不同的加工工艺而分为两大类——裂解碳九和重整碳九。从石油中通过裂解所得的碳九成为不含苯的脂肪烃,如果再进一步将其重整,就得到很多种芳烃物质。它们含苯,因此环境和健康危害也更大,甚至会在环境中进一步发生自由基反应,与氯结合形成二噁英——一种致癌物。而目前尚没有官方信息披露所泄漏的“碳九”究竟是裂解碳九还是重整碳九。但是文章猜测,此次事件中裂解碳九的可能性较大,但并未给出依据。
在《中国科学报》8日中午发布的报道中,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学宽也持同样的观点——泄漏的极有可能是裂解碳九而非重整碳九。他的理由是,重整碳九的产量很少,大多都在化工厂里就自我消化了,市场上基本没有交易量。而裂解碳九作为乙烯装置的主要副产物(占产物总量的20%),在乙烯装置多如雨后春笋的当下,产量非常高,市场交易量也很大。
但是,一位化学品*理学专家认为,泄露的更可能是芳烃,即重整碳九的产物。因为,如果是脂肪烃,它的性状接近汽油,在短时间内就会挥发。而至今仍然浓稠的油污和尚未消散的强烈气味,都更像是来自芳烃。与此同时,芳烃比脂肪烃具有更强的神经刺激性,当地人如果大量出现呕吐情况,也可能是受到芳烃的影响。
他说,确定泄露的究竟是什么,还是要通过实地进行水质监测,或对疑似中*病人进行大面积的肝功能和尿液检测,看是否有芳烃的代谢产物。他认为另一种重要途径,就是看当地*府的公告。
据最新消息,在发稿前不久的19时23分,环球网新浪微博发布了一则落款为“泉港区人民*府”的公告,医院在事件发生后“按照裂解碳九的治疗方案组成医疗小组,开通绿色通道,方便群众就医……”这很可能意味着泄漏物性质已经确定,为脂肪烃。
题图为泉港区海域范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