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世遗泉州的魅力,没人能逃过
TUhjnbcbe - 2024/3/31 14:56:00

年7月25日,泉州申遗成功,“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为我国第56项世界遗产。

这座低调的宝藏之城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多年以来,南有厦门,北有福州,包夹之中的泉州一直静静地做着自己,直到美酒出深巷,花香风自来,终于还是让世界发现了泉州的美。

泉州在福建省的地理位置

都说“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泉州的文化不是陈列在馆室内只可远观的展品,泉州的历史不是沉睡在地底的遗迹,泉州的经济更不是记录在表格上的冰冷数字,泉州的一切,都鲜活地流淌在泉州人点点滴滴的生活日常中。

泉州,是一座活着的古城。

古城旧迹错落于繁华都市,红砖古厝围绕着现代生活,走进泉州,便开启了一场千年的对话。

活着的古城

泉州,古称温陵,别名鲤城,因古城形状酷似鲤鱼而得名,古城内曾种满刺桐树,因此又被称作刺桐城。

踏入西街,是探访和初识泉州的开始。最好是缓缓漫步,无需做攻略,无需看导航,只需带一颗闲心走上街头,去偶遇那半城烟火,半城神明。

一千多年历史的西街

泉州的烟火氤氲着古老的气息,当代人苦苦寻觅的诗意生活,被泉州人过成了稀松平常,他们并没有刻意去打造,只因文化的脉络不曾断裂。有人说,如果你想找到古中国最传统的生活,就到泉州来吧。找一个祖上三代都在泉州的本地人,他们的生活,就是一本民俗文化史。

偶然路过一方庭院,主人竟喊我“入来吃茶”。闽南语很有意思,把“进来”叫做“入来”,听起来有些古怪,实际上却是古代汉语用语,类似的还有,“晒太阳”说做“曝日”,“锅”叫做“鼎”……当唐音宋韵早已消弭于中原,闽南语里却还保留着大量古音;当中原因为民族融合改变了生活方式,这里仍延续着古老的仪式和习惯。

女主人正在冲茶待客

好以茶会客便是其中之一,泉州人将“吃茶”看得同吃饭一样重要。来了便是客,即便是素不相识的人偶然踏进门,也会拿出好茶免费招待,推杯换盏间,一段缘分悄然缔结。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在泉州人的茶桌上完成的,可谈成一笔生意,可化解一场矛盾,可结交许多朋友,可叹一段人生。也许正是这种爱茶好客,使得泉州茶行的足迹遍布各地。

而当古老和传统沉淀进吃食中,便泛出了浓浓的古早味。古早味,是闽南人用来形容“老旧的味道”的一个词。地道的古早味是最能触动味蕾的食物,也最容易承载乡愁。

泉州的古早味

一碗热滚滚、糊而不烂的面线糊,加上卤味、海鲜或是醋肉,再佐以炸葱花、胡椒粉,鲜甜爽滑,这是时间延续下来的味道;一份醋肉,外表炸得金黄,吃起来外酥里嫩,带着淡淡的醋香;还有一碗沙茶面,尽管走遍山海,没有沙茶就少了家的味道。闽南人爱出去打拼,早年下南洋的泉州人,把饮食口味和生活习惯一路带到了东南亚,最终把他们唤回来的也正是这一口故乡的味道。

无论衣食住行,只要你慢下来感受,都能窥见中原古韵的遗风。吵闹的街巷里,人们在晚风中散着步,一声咿咿呀呀的戏腔划破夜幕,引人驻足。这是有着“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的泉州南音。

泉州南音阁

每周二、三、五、六免费演出

袅袅南音,婉转悠古,起源于唐,形成于宋,是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汉族古乐。看似阳春白雪的曲艺却在最下里巴人的市井上演,没有华丽的舞台,几人在狭窄的屋子里摆了几张长板凳坐下,便开始了表演,洞箫的长音,二弦的换弓,琵琶的点挑,婉转声腔唱尽四时美景、公子佳人、悲欢离合,台下不少本乡人都跟着唱了起来。也不收取门票,只需你一双聆听的耳,一颗欣赏的心。

至此恍然大悟,泉州的文化如此鲜活,不是没有原因的。这里的一切,你想走近、想触摸、想学习,想传承,都是没有门槛的,只要你想。

半城烟火半城仙

泉州的繁华从未落幕,大概还因为,这是一座被众神庇佑的城市。泉州是一个神明“密度”极大的地方,曾长时间在泉州居住、讲学的南宋大儒朱熹称道:“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如今,网络上也有个梗:闽南人,你叫他六点起来接明星,估计没什么人;你要是叫他六点起来接神明,四点他就到了!

今天的涂门街上,阿拉伯人在11世纪修建的中国第一座清真寺清净寺,与宋人筑造的文庙比肩而立;西街上,始建于唐代垂拱二年(公元年)的开元寺,与清源山上的宋朝老君造像遥遥对望;中山中路两侧,设教余年的基督教泉南堂,与建于年的花巷天主教堂各安一隅;南郊草庵中,伫立着世界上唯一存留的摩尼光佛造像……

佛教开元寺

伊斯兰教清净寺

说三千神明落在此间,一点不为过: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印度教、摩尼教……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几乎所有世界知名宗教的痕迹,“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名不虚传。

扑面皆是香火气,擦肩而过不知何方神明。即便不是礼佛的日子,泉州城里的烟火气都氤氲不散。

知名小说《皮囊》的作者蔡崇达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他说:“在我生活的这个小镇,所有人都笃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也相信魂灵,它们有着和现世一样的属性,会饿到,也会吃太饱,会太胖,然后也会心情不好也会闷出病。”

祭拜上香,吃斋礼佛,祈愿祷告,于这里的人而言,宛如日常。人们相信神明,以鲜花、果品供奉,手握香烛叩拜,静静跪在蒲团上,口中嘟囔有词,也许是难以企及的心愿,也可能是家长里短的人间俗事,香火缭绕中等待着神明的回应。

关岳庙里香客络绎不绝

关岳庙可以说是市区里香火最旺盛的庙宇了,在很多人心目中,关公神通广大,是有求必应的神明,不论是生意、婚姻、求职或疾病,泉州人都要到关岳庙拜一拜,希望得到指点,亦或是心理上的慰藉。

另一方面,泉州商业贸易发达,从商之人多注重信誉,而关公正直的形象就成了这种美德的代表,于是被奉为商业的保护神,也叫“武财神”。很多生意人来祈福求财都会捐献香火钱,关岳庙又将大部分香火钱用于救灾办学,积德善事。因此关岳庙成了闽南地区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从庙外远远望去就能看见关岳庙里青烟袅袅,香火浓郁。

爱拼才会赢

然众神三千,泉州人最亲切的还是妈祖。

在闽南,只要是出海的地方都有个妈祖庙,泉州人的祖先,最早是在海中讨生活的,妈祖庇佑他们穿越风浪,收获食物,平安归来。在海上沉浮的泉州人,自古就生出了一种劈波斩浪,勇立潮头的冒险气质。一如《爱拼才会赢》唱道那般,“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就是泉州人的精神底色。

这种向海而生的拼搏精神,从唐宋延续至今。

如今,泉州的海港繁忙依旧

在唐朝,泉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四大口岸之一,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起航。而至宋元,“刺桐港”成为了“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与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往来贸易,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一时辉煌无两。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惊叹:“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

熙熙攘攘的码头上交易着各色商品,香料、药材等舶来品,从刺桐港运进来;丝绸、陶瓷等“中国制造”,由这里走向世界。可以想象,当时的刺桐城里,药材与香料的芬芳气味弥漫,丝绸与陶瓷闪耀着动人的光泽,往来的商人带来纷繁的文化,城中交织各色的皮肤、各异的言语以及诸神的秘密。

当时的泉州,上上下下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服务海外贸易,光是石桥就建了多座,构建起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大名鼎鼎的洛阳桥在当时的造价,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价值高达40多亿元。

洛阳桥

图片来源:泉州晚报

泉州的多元、开放和包容,让它成为世界性城市,而生活在这里的泉州人,在不同文化和宗教影响中烙下独特的精神印记——开放自在、敢闯敢拼。正是这种千年的传承和延续,缔造出如今的泉州,不仅充满文化自信,经济亦保持着高度繁荣。

低调的宝藏之城

马可波罗盛赞它为“光明之城”,白岩松又说:“它是一生中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收获无数赞美的泉州真是一座低调得不能再低调的宝藏之城。

既无福州省会之地位,也无厦门特区之优势,谁知它竟然曾连续22年GDP排名福建省第一!福州追了二十几年,直到年才堪堪超过泉州。试着打量一下你全身上下,或许你穿的衣服裤子,脚下踩的鞋子,嘴里吃的零食,桌上用的纸巾,卫生间里的卫浴,装修用的建材等等,很可能都产自泉州。

泉州是一个神奇的城市,就像在夹缝中丢下一粒种子,也能发芽。安踏、特步、°、鸿星尔克、七匹狼、盼盼、恒安、九牧……一个个知名品牌在这里崛起,走向全国,乃至全球。铸就当之无愧的中国品牌之都:除了以上品牌,还有贵人鸟、乔丹、°、匹克、利郎、卡宾、劲霸男装、柒牌男装、达利食品、九牧卫浴、德高防水等等几百个品牌,多到说不完。

安踏总部(泉州晋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传统制造业和工业经济的繁荣,带动起泉州经济的腾飞,泉州在纺织服装、鞋业、食品、建材等诸多领域,缔造了多个千亿产业集群。泉州下辖的各县区经济也很活跃,同时形成自身品牌和特色县域经济,诸如泉港的“石化基地”、丰泽的“中国树脂工艺之乡”、晋江的“中国鞋都”、石狮的“中国服装名城”、南安的“中国建材之乡”、惠安的“中国石雕之乡”、德化的“工艺陶瓷之乡”、永春的“芦柑之乡”、安溪的“乌龙茶之乡”等驰名海内外。

近年来,面对福州和厦门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泉州将迎来新的挑战,但泉州深厚的民营经济底蕴仍在,广阔的海外侨亲资源仍在,充沛的民间财富仍在,“爱拼会赢”的信念也还在,再现“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新繁荣不是难题。

西街上的时光仿佛流逝得比别处要慢

当时代快速更迭,潮流纷繁变幻,泉州人仍生活在错位的历史里,无论是节庆时令,祭祀礼仪,都还沿袭着古韵遗风,在文化的滋养里,在信仰的庇佑下,人人内心平静而坚定。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

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

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

——余光中《洛阳桥》

千百年来,世界的浪潮,不断拍打着泉州的海岸,她似乎从未改变过。

-转载合作-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遗泉州的魅力,没人能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