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全市卫健系统围绕建设“健康泉州”,深化改革,积极创新,医疗服务质量和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泉州市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扎实推进“健康泉州”建设,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年,全市常住人口人均预期寿命达78.41岁,比年的76.91岁提高1.5岁。五年来,泉州市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医疗资源供给得到大幅扩充。59个医疗卫生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一批社会办医项目投入运营。目前,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达4.71万张,比年新增1.53万张,千人均床位数由年的3.74张提高到年末的5.4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达人,比年增加人。泉州市坚持抓改革、建机制,医改工作取得新成效。医院管理制度基本覆盖全市26医院,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等模式初步成型。分级诊疗制度稳步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县域全覆盖,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提高,8个县域总诊疗量年比年增长12.93%。泉州市坚持提能力、优服务,医疗服务持续提质增效。建成市县乡三级远程会诊平台,胸痛、卒中等专科中心辐射带动逐步凸显,建成34个专科联盟,获得5个省医疗“创双高”临床重点专科,新增市级临床重点专科41个,建成2医院。医院“暖心服务”,医院满意度连续多年蝉联全省设区市系列第一。五年来,泉州市坚持创特色、推品牌,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市共有中医类别医疗机构14家,中医床位张,新增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人,增加48.5%,累计达人;建成基层中医馆家,做到“应建尽建”。年,我市还荣获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市,11个县(市、区)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面对新冠疫情,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慎终如始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深化医改和卫生健康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确诊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歼灭战。
党员看变化——
丰泽区北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阮伏龙:
当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这五年变化最大的就是服务中心面积扩大了,医务人员多了,开设的诊室多了,医疗服务能力更强了。”回顾五年来中心的发展,阮伏龙深有体会。作为丰泽区最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守护着辖区8万多群众的生命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最基层的医疗机构,是群众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阮伏龙说,“过去五年,市、区两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我们中心的建设,在资金、用房面积、人才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扶持。”阮伏龙告诉记者,过去五年,中心不仅医务用房面积从原来的多平方米增加到多平方米,床位数从19张增加到99张,医务工作人员也从原来的60多人增加到了多人,不论是硬件上还是软件上,中心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强了,到社区服务中心就医的百姓也多了。阮伏龙告诉记者,中心年门(急)诊人数从年的12万多人增长到年的17万多人,住院人数也从年的70多人增加到年的多人。“中心去年已经完成了标准化建设,今年,区委区政府拟投资1.04亿元在原地翻建医务用房,预计年能建成,届时将开放个床位,能服务更多的辖区百姓了。”阮伏龙说。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名智:为疫情防控贡献中医力量“过去五年,我们主动对接医院改革,积极融入医疗生态格局,学科建设、疫情防控、医疗服务提升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创下了不少‘省市率先’,收获满满!”陈名智说。“作为晋江县域重要医疗机构之一,过去五年,我们注重硬件设施提升,五年来共计投入2.15亿元引进进口高端医疗设备,对服务项目进行‘扩容’。”陈名智说,“同时,不断推进学科建设,新开设血管介入科、血透科、放疗中心、风湿免疫科、不孕不育科,同时整合微创腔镜中心,建立日间病房开设日间手术。截至目前,共有脾胃病科、急诊科、治未病科、中医产科、中医护理学等5个学科获评省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年,医院通过医院评审,成为福建省首家医院。年,中医院病人满意度持续位居泉州市前列,业医院排名第一、医院排名第四。年初,面对新冠疫情,医院全院动员、全员参与、全力抗疫,充分发挥中医药龙头单位作用,派出晋江首批赴湖北支援护士,成为晋江首批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首次将中医疗法应用于医疗救治,是全省首个可开展核酸检测的县域医疗机构,在全省医疗机构首次采用机器人送餐送药等。作为晋江首批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医院更是首次将中医疗法应用于医疗救治,为患者和观察对象提供个性化的中医内外治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发热病人和早期疑似病例诊治中的作用,为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医力量。相关报道
点击下方图片
阅读相关报道
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版权归泉州晚报社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泉州晚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泉州晚报
记者:郭雅莹通讯员:史传鑫
编辑:张偲
审核:肖国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