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走进泉州首家西医院惠世医院背后的故事
TUhjnbcbe - 2024/6/9 19:08:00
白癜风土方治疗 https://m.39.net/pf/a_5496652.html

今年8月19日是首个“中国医师节”。对中医的历史,很多人耳熟能详,但对西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却有不少人并不知晓。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泉州晚报通过记载的史料、现存的遗址和采访有关当事人,为大众医院——医院(现福建医院)背后的尘封往事。


  惠世旧楼


  年,创办人暨首任院长颜大辟(DavidGrant,左四)在医院与首期医学生合影。(资料图片)


  在我国,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承载着中国古代先人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近代以来,以西医为代表的现代医学传入我国,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据福建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院史图书馆主任黄方介绍,年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开放福州、厦门、广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教会即来厦门传教,继而向泉州和漳州等闽南地区扩展,西医、西药随之传入泉州。年,英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的医学博士颜大辟(DavidGrant)医师来到泉州,他先在泉州南大街新花山(即现在的中山中路泉南堂附近)租房开办诊所诊治市民,求医者络绎不绝。


  年,诊所向北迁至连理巷租房办医,正式定名为医院,意即普惠世人,颜大辟为首任院长。年,英长老会在连理巷开始购地兴建院舍。从此,医院历经百年、经久不衰、规模不断扩大且薪火相传,由此开启了西方医学及现代医学教育在泉州地区乃至闽南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百余年前,社会风气闭塞,封建思想浓厚,女病人不敢与男病人在一处就医,更不能让男医生体检。”福建医院院长、全国知名介入呼吸病学专家曾奕明教授介绍,医院就已专设男女病房,但为了更好地保护病人的隐私,年,医院医院,年正式开诊,专门收治妇女儿童。惠世女院的建立标志着医院的创立。


  年,医院和英长老会医院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在医院内创办惠世护士学校,即现在泉州医高专的前身。


  “抗日战争时期,医院还有个‘仁勇两组合’临时救护队,这是为‘福建事变’泉州战场提供战时救助服务的。”黄方介绍,抗战期间,为救治被日寇飞机轰炸受伤的军民,医院和长老会在南安丰州孔庙设立“医院”,医院也并入医院作为分院以谋求更大的发展。年,泉州传染病广泛传播,医院在西街裴巷原女院和护校旧址设立惠世隔离病院,这是泉州医院。


  年8月,晋江专区人民政府接办医院和惠世护士学校,历经71医院医院,更医院;而惠世高级护士学校与晋江专区医士学校合并,改名为晋江专区卫生学校。


  年11月1日,医院整建制划归福建医科大学,改名为福建医院。


  医院名师名医辈出,创办人颜大辟在院内首办医师班,此后各任院长也都培养不少医生。这些惠世学子除为泉州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贡献外,在辛亥革命泉州光复、“福建事变”的医疗救护、抗战时期的战地救护以及抗美援朝等重大历史事件中都有惠世学子和医生参与其中并做出重大的贡献。


  见证泉州西医风云变幻百年历史的惠世女院建筑群和医院病房楼(惠世楼),不仅是福医二院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泉州医院的重要遗产。可喜的是,惠世楼年被列为泉州市近现代优秀历史文化建筑。曾奕明介绍,医院正积极筹措资金予以修复,修复后拟作为福医二院院史博物馆,条件成熟后将建设为泉州西医博物馆。


  医院述说泉州现代医学史


  年医院暨高级护士职业学校人员留影


  医院是什么年代创办?创办者是谁?如何管理与经营?给泉州市民提供怎样的服务?对泉州现代医学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想要解开这些疑问,就跟随记者一起来探访这座年前医院。□记者许文龙通讯员黄方曾婧琦文/图(部分为资料图片)


  医院派出“仁勇两组合”临时救护队参加“福建事变”的战地救护,后排左5为林俊德、左6为萧崇洲。


  英国传教医院


  年,英国伦敦大学医学博士颜大辟(DavidGrant)来到泉州,开始了他的17年行医传教生涯。他绝没想到的是,他所创办的医院引领了泉州西医发展和传播,并在后来载入泉州地方史,他本人也成为泉州现代医学奠基人。年,英长老会派白瑜纯(B.LewisPaton)医生来医院协助颜大辟工作,并带来英国基督教青年会的捐款银元,在连理巷首次购地2.78亩,医院用房。


  “当时医院具有30张病床,分设男女病房,开展内外儿科临床工作,向市民提供优质的、以前未曾体验过的西方的临床医疗服务。”福建医院院史图书馆主任黄方介绍,作为首任院长的颜大辟不仅是虔诚的传教士、医术高超的医师,而且是位出医院管理者。


  创院伊始,颜大辟就首创院办医师班,招收具有国文基础的年轻人,为社会培养医疗人才。首期医师班共招收6人,有陈浴波、黄中流、杜宗景、黄模生等人,学制五年,采用现代医学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用英文原版及罗马拼音版的教科书、上午跟随老师从事门诊、查房等临床工作,下午进行理论教学和实验;同时也采用中国式的师徒传承方式。


  学生毕业后,医院发给毕业证书,毕业生有留院工作的,更多的是自谋职业、创办私人诊所。为纪念师恩,这些学生开办的诊所都以颜大辟的名字冠名,如首届毕业生陈浴波年毕业后在打锡巷内开设泉州首家华人西药房兼诊所,取名“辟仁堂”,首届高足黄中流的诊所名为“辟生堂”。这种命名传统在医院时期延续几十年。年颜大辟退休返英,年去世。


  年,医院全体医护员工及学生合影。


  医院部分遗址


  医师林俊德致力泉州传染病防疫


  出生于年的林俊德与萧崇洲既是师兄弟又是过从甚密的好友。医院学徒二年,年考入医院医师班,五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留院工作,后派到永春分院工作两年,返回医院后从事检验医学工作并兼管医院药房事务。


  年1月,林俊德由医院保送内迁到重庆医院附属博医技术专科学校,进修检验专业二年。年学成回医院任化验室主任,并任惠世护士学校细菌学教师。年1月25日与毕业于莆田圣璐珈助产专科学校的医院助产士肖仁慈结为连理。


  医院原院长、林俊德的儿子林介平介绍说,父母当时的婚礼是在泉南堂举行的,时任医院院长兰大弼、外科主任丁乃明及前任院长罗励仁参加了婚礼,这既是对员工新人的祝福,也是对烈士亲属的关爱,因为肖仁慈是烈士萧崇洲的妹妹。长兄牺牲后,妹妹决定继承兄长遗志献身医学、救人于病痛苦难,此后又有一妹妹肖仁爱学医,也曾在医院工作。


  后来,林俊德夫妇辞职到石狮自行执业,后与他人医院,年接受华侨捐款并合并组建现在的医院。上世纪50年代,林俊德率先开展鼠疫的活菌疫苗的注射,为泉州传染病防疫工作作出突出贡献。


  医院医院


  说起泉州“隔离院”,从小住在西街的人耳熟能详,说起医院和惠世护士学校则多数人满脸迷茫。西街裴巷41号,有一个屋盖已缺失、清末闽南传统民居风格的红砖嵌石的大门及“大门路”,入门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荒废颓败的庭院及数栋砖木结构的院落。


  “别小看这座破败不堪的旧院落,泉州地医院、护士学校及传染病院均从这里发端、启蒙并走向辉煌。”黄方说,这些红砖旧院落是年建成的医院的分院——医院的部分遗址,医院的建立开启了医院的先河。


  清朝末年,社会风气还是十分保守。当时医院虽设男女病房,但女病人也不敢与男病人在一处就医,更难以接受男医生的体检。随着病人日益增多,年,医院在裴巷购地另建一家分院,专门收治妇女和儿童。


  黄方介绍,医院存续的时间长达34年,医务员工全是女性,医师和护士都是英国人,经历两任院长,首任院长叫白维德,是医院第二任院长白瑜纯的妹妹,三年后她离任,由来豪杰(EdithBryson)任第二任院长。泉州人亲切地称呼来豪杰医生为来姑娘,她在任内除看病救人,还教书育人,举办医生班招收女医师,学制五年。首届惠世女院学生有黄慈爱、黄惠生、苏德安、谢清爱和吕采玑,她们毕业后都在社会上自己开办私人诊所,服务社会。年1月来豪杰退休回英国,且当时民风开化,男女可以同室看病,因此关闭了医院。


  医院旧址的院舍几经改造扩建,数易用途。泉州医高专校长吕国荣介绍说,年5月,医院把女院的院舍改造并创办医院护士学校,首届共招收6名学生。年,医院在连理巷南侧新建护士学校校舍,医院原址的护校迁到新校舍继续办学。


  年—年,泉州传染病广泛传播流行,病人先是收到惠世总院,为做好传染病人的隔离医治,年医院将这片院落改造成隔离病院(“隔离院”俗称延续至今),专收传染病人,这是泉医院。


  年以后,传染病得到控制,年惠世隔离病院关闭,再后来这片旧院舍改造成福医二院的职工宿舍,并于上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拆除部分旧建筑,建成三栋职工宿舍楼。目前的老房子有幸成为医院的历史遗存,见证了泉州西医的发展与变迁。


  年,医院医生和病人合影。


  抗战救国救死扶伤


  参与辛亥革命泉州光复的惠世学子


  据黄方介绍,医院培养的学生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知识和一定的民主思想,因此不少惠世学子积极参加同盟会,并任重要职务,为辛亥革命泉州光复作出重要的贡献。他们有颜大辟的高足黄中流(任同盟会泉州分会副会长);白瑜纯的学生苏天赐(任财务股长)、叶启元(任军医股副股长),后来叶启元先后两次担任医院的院长;黄中流学生苏年福任财务股副股长;医院永春分院马士敦院长的学生柳国烈、何大年也是同盟会会员。


  “仁勇两组合”救护队救治军民


  年11月20日“福建事变”爆发,蒋介石派重兵经江西入闽围剿十九路军。年12月1日,泉州人民正在体育场开庆祝大会,国民党军队三架飞机来炸,投下10弹,死11人,伤无数。年1月13日国民党军队分三路(安溪、仙游、莆田)向闽南进攻,泉州成为主战场。年1月21日,国民党军队飞机再次轰炸洛阳桥和泉漳一带,1月22日十九路军兵败,“福建事变”结束。在这一个半月时间,医院派出两个临时医疗队并命名“仁勇两组合”,对战争中受伤的大量军民实施医疗救护,事变结束后,救护队还特地摄影留念。黄方介绍说,这是目前发现的泉州记载该事变的唯一一张老照片,弥足珍贵,当时还是惠世学生的林俊德和萧崇洲都参与了救护队。


  弘一法师题词的《萧崇洲纪念刊》


  抗战医院


  抗日战争时期,医院同样有民族大义和责任担当。当时,惠世医护员工和学生出生入死、冒着生命危险在轰医院抢救伤员。


  抗战初期,日军飞机频繁轰炸泉州市区,受伤军民先是送到惠世总院。随着轰炸频发,伤员增多,包括厦门、南安甚至永春等地的伤员也送到该院,总院不堪负荷,同时又处市中心易受攻击。年初,医院和英长老会医院,用于救治被炸伤的军民,医院正式名称为“医院医院”,简称惠世南安分院,地点设在当时的南安孔庙。


  “我在研究院史初期,知道医院抗战期间曾设立南安分院,用于战时救护,至于具体位置、建立和解散时间等相关信息一无所知,医院资料匮乏,查遍全市档案馆也无相关史料。”黄方介绍说,几个月前,他挖掘出当时医院萧崇洲医生见义勇为英勇献身的史料,并获得一本“萧崇洲纪念刊”,对其中的只言片语进行反复研读,最后分析分院是在市区北峰街道招联社区。


  如今,见龙亭小区公交站对面有一条双凤路,离路口约百米就是南安孔庙暨医院南安分院的废墟和遗址。整个遗址占地不足5亩,其内满目疮痍,荆棘、野树和杂草丛生,一片肃杀和颓败景象。目前的遗址仅残存西廊三个房间,屋盖部分坍塌,但山门大部分完好,被隔成两个房间。


  黄方介绍,医院的惠世南安分院何时撤销、当时的占地规模多大,至今仍无据可查,但面积应该比现在的遗址大很多。从当时的文献获悉,医院救治的伤员不计其数。


  曾奕明(左二)、黄方(左一)与医院医师萧崇洲、林俊德等后人肖惠中(左三)和林介平,研究交流医院及其先辈在医院的历史。


  年轻医师见义勇为救人牺牲


  据考证,当时惠世总院派遣医护员工到这个医院轮值,这些惠世先辈恪尽职守、夜以继日地抢救受伤军民,为抗战做出重大的贡献。他们有因见义勇为牺牲的萧崇洲,还有王秀良、王步登、林俊德、黄洗尘、徐杰三等。


  萧崇洲的外甥、市医保局副局长肖惠中介绍说,萧崇洲生于年,年考入医院医师班。品学兼优的他擅长诗文书法音乐和体育,平时乐于助人。年毕业后,他留在医院工作。当时正值抗战,他一边积极报名参军,一边承担起医院南安分院的战时救护工作。年7月3日恰逢周日,原本值班的一位同事因母亲生病需要回家照顾,便与他换班。那天午后天气炎热,中午时分他在南安分院处理完医务后,与同事王步登到北门潘山的晋江河流游泳。不料王步登不慎卷入涡流,见此情景,他立即钻进漩涡中,奋不顾身进行营救,最终将同事成功地救上岸,而自己却被涡流卷走,献出年仅23岁的生命。


  年轻医生见义勇为舍身救人的事迹传开后,轰动并感动泉州乃至闽南地区,出殡时众多市民自动参与送葬队伍。稍后医院为萧崇洲出版一本纪念特刊,当时在泉州研修律宗的弘一法师受其无私大爱所感怀,欣然在封面题写“萧崇洲纪念刊”。


  医院全体同仁为萧祟洲撰写了传略,泉州很多社会贤达名流题写了赞誉诗文,其中还有《追悼萧崇洲同志歌》和《吊亡友崇洲君》两首颂歌,旋律悠扬感人。福建医院院长曾奕明说,年轻医生英勇献身,虽死犹荣,这种无私精神不仅在当时极大地鼓舞抗战民众的斗志,此后也不断地激励着后人,医院有不少医护人员在公共场所自发地对突发疾病的市民实施医疗救护。(记者许文龙通讯员黄方曾婧琦文/图)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泉州首家西医院惠世医院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