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乡愁”,人们常有复杂的情感,离乡不舍,近乡情怯。诗人将情感写进诗中,便有了人人耳熟能详的《乡愁》;学者将情感融入毕生追求的事业,将抽象的乡愁具象化为古老的建筑,于是,一座座被保留下来的古城、古镇、古村落身上,有了他的烙印。
诗人是余光中,学者是阮仪三。前者的祖籍地就在泉州永春,后者则一次次来到泉州,为城市如何留住历史带来真知灼见。
人物名片
阮仪三,年出生,江苏省苏州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法国文化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他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年12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阮仪三及周庄等6个江南水乡古镇颁发了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阮仪三成为中国建筑界获此个人殊荣的第一人。
阮仪三
5月9日,被誉为“古城守望者”的阮仪三教授,在年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座谈会上,与大家分享了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经验。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说,他与泉州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数十年前的那次震撼之行。
谈泉州数十年前初探便感到震撼
除了到熟悉的泉州老城区,这一次,阮仪三还到南安蔡氏古民居、泉港土坑村等地考察。
南安蔡氏古民居
“泉州的文化积淀丰厚,在唐宋时期就是重要的通商口岸,留下很多历史遗迹,不仅如此,这里近代的历史文化遗存也得到很好的保护。”谈起与泉州的渊源,阮仪三回忆起数十年前与其老师到访泉州的场景,用“震撼”二字来形容。
“这是一座有历史的古城,我们当年来的时候,宋代古船刚刚发现,正在筹建古船馆。不管是古船本身,还是满街的古厝、保存完好的城市肌理,都带给人们震撼的感觉。”他回忆,一行人特地登上清源山俯瞰老城区,发现鲤城真如其名,“像一只大鲤鱼”。
作为给西街做过保护规划的专家,阮仪三此次到西街,饶有兴致地走街串巷。不论是坐在古厝前悠闲晒太阳的老人,还是背街巷子里令人惊艳的老建筑,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都是泉州的财富!”
谈及古城的保护,以西街为例,他认为应该将街区原有样貌、生态完整地保护下来,同时将那些不符合历史风貌的搭建去除。
说土坑古村镇的文化精神需要传承
在阮仪三眼里,泉州留下的宝贝比比皆是,十分精彩。“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古大厝,还有如土坑村那样很少见的商业聚落。土坑村不仅内容丰富,布局也很有特色。”尽管多次到访泉州,但对于首次接触的土坑村,阮仪三还是给予很高评价。
泉港土坑村
起于唐五代,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土坑村刘氏聚落,出现了三大海商家族,海洋贸易给当地人带来了财富,也留下了古厝、书院、当铺等历史建筑。阮仪三说,与江南水乡一样,福建的古厝也有着合院有序、修身齐家的伦理根基,是阖家团聚的场所。土坑村内保存完好的宗祠,完整的家规家训,体现着村镇中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这是历史村镇具体的文化表现,需要被传承下去。
他说,古老的村镇曾经比比皆是,个个精彩,能保存至今的弥足珍贵。他希望能通过深度挖掘,将古村镇连同其文化精神传承下去,不至于随着时代流逝而消失。
阮仪三认为,不论是古城保护,还是历史村镇的保存,都需要经过全面普查、分门别类,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保护对策,包括加强教育、资金支持、必要的指导等。
叙结缘泉州这些地方有他的身影
许多人知道阮仪三,是因为他抢救平遥古城、发掘保护周庄等水乡古镇的动人故事。年,为保护周庄,阮仪三提出“保护古镇,开发新区,发展旅游,振兴经济”16字方针,这也开启了国内历史文化名村镇保护的先河。
而他与福建乃至泉州,也因为古城古村镇的保护,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和福建有着不解之缘。读书期间,我所在的宿舍有8个人,其中一半是福建人。”不仅如此,他还曾为泉州老城区的西街、晋江金井镇福全村,福州三坊七巷,邵武和平古镇、连城培田村等做过保护规划。
位于晋江金井镇的福全古村,有着千年历史,曾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不论是福全港,还是作为明清时期东南沿海重要*事防御基地的所城,都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年,正是阮仪三从史料中考证,这里曾是明清东南沿海的海防重镇、抗倭前线。
晋江金井镇福全村
话乡愁古建筑是珍贵文化载体
座谈会上,阮仪三与大家分享了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经验。这些年来,以“乡愁”的名义,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次次为各地的古城、古镇、古村保护而不知疲倦地奔走。
“我们今天说留住乡愁,乡愁就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没有乡,哪有愁?”他的一席话引人深思。
谈乡愁,要从古代建筑说起。阮仪三以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土楼、云南的三坊一照壁、上海的石库门为例说明,尽管各地有不同的建筑,但从结构看,都是合院式建筑。住宅中央的天井、正厅等设计,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理念——敬天地、拜祖先;阖家团聚、和睦相亲;长幼有序、内外有别。千百年来,这些村落、乡镇受传统伦理道德熏陶,被世代相传的耕读文化所浸润。
在阮仪三看来,留存住历史村镇中的空间形态——历史建筑,才留下了乡,才有了乡愁。他说,乡村和小镇有着传统慢生活的家庭教化;有合院有序、修身齐家的伦理根基;有恋土助乡、心怀家园的责任担当。保护古镇古村,就是要留存这份珍贵的文化载体,使它们能以一种和城市文化交流互补的方式,平稳地走入现代生活,从中滋长出新时代的中国式文化。
“我们谈保护古村镇,应该着眼长远,经得起时间检验,首先注重社会效益,其次才是经济效益。要义在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阮仪三举江浙一带的园林为例,生动说明保护古建筑的要义:这是一个多方参与的交互管理过程,与纯技术性的工程和城市旧房改造不同,人们要像古代文人造园一样,造园者、住园者、赏园者与园林一起成长演变,“关键要有真正热爱家乡,富有创造,甘于担当的主心骨。”
来源:泉州晚报 记者蔡紫旻
编辑:傅心玫
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