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1日《泉州晚报》第14版“清源校园风”发表了泉州一中梅石文学社的作品,其中原龙涓中学学生陈雨欢的作品《美好与爱恋》就在其中。
美好与爱恋
□陈雨欢
闽南,青石板铺就的红砖巷道里保留着古早味。喜欢与街道的转角处的浓厚的闽南语不期而遇,喜欢在不经意间邂逅一间庙宇,或遇到几栋早已褪色的老楼。
记得一个午后,天边晾着一爿湛蓝湛蓝。
我穿梭在整片整片的骑楼里,路过郁郁葱葱的巷子,尽头猝而传来一阵单车的急刹声,接踵而至的是一声惨痛的哀嚎。我心头一颤。
有位叔叔摔倒了!街旁骑楼里悠哉的老店主们似是被按下开关,急切地跑出,像是在关心至亲,我也加快了脚步上去查看。在巷子的尽头,一位中年男子神情痛苦地坐在青石板上,几滴汗珠从脸颊边滑落,殷红的鲜血汩汩地流出,伤势看着有点严重。不慎撞在石子上的自行车,孤寂地倒在一边。
经常在新闻中听闻这类事件,那些报道中的人总是冷眼以待,假装没看见,放任受伤的人在一旁。可是这时望见那些急切的老店主们,我心头萌生出了一丝期许。果真!有位叔叔上前小心翼翼地扶起了中年男子,手上的动作十分轻柔,像是捧起一个可爱的玩偶。还有几位阿姨在一旁小声安慰,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几张洁白的纸巾。余光瞥到一个十几来岁的小男孩,手中拿着手机口中迅速地叨着什么,我细细地听了一下,原来是在打电话叫救护车。心头烟花突然绽开,沉寂多日的看待世事炎凉的心,突然有了一股暖意,在这红砖黛瓦的古建筑中。
有时出外地游玩之时,倏而像是被抽离了灵*一般,思考了一番,原是想念我的闽南了,想念它不同别处的特殊建筑了。
待到终于回了家,他乡的秩序、规则、面具统统抛去,只有熟稔的风景、熟透的脸庞,熟识的方言,熟悉的故人,一切仿佛没有了距离,分别没几日心头却是一阵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窃喜。
犹记一个月夜,我漫步在街道,一位年轻妈妈骑着单车,女儿扎着两个马尾背着一个小小的书包,乖巧地坐在后座。从我身边经过之时,我望见她偷偷亲了一下妈妈的背,橙*的路灯照映在两个可爱的人身上,温暖极了。红砖白石建筑的檐边,雕着的山水人物,它们亦安静地看着。
我喜欢闽南的红砖巷道、庙宇街楼,抑或是说,喜欢这里藏着的美好与爱恋,不觉悲凉,温暖久长。
(作者系泉州一中高一年学生,梅石文学社社员。)
潘志坚点评:物美、景美、人美,闽南风土人情自有独特的韵味。有历史厚重感的古建筑里,蕴含着友善关爱、热情温馨的闽南情怀。文章从小处着笔,以两三件小事表现切身体会,形散神聚,真实可感。
另一面
□王杏铷
古街,灯火。
“月上柳梢头,人约*昏后。”又是一年元宵节,古街依旧热闹非凡。人们举着手机,把最好的灯火分享给最珍贵的人。
几年前,我一直以为,古街的面貌,便是如此。人们在小吃店前排起长龙,店里大叔的吆喝声都溢着喜气;咖啡厅里人头攒动,小哥忙得不可开交却笑得像个孩子。耀眼的灯光给红砖白瓦披上熠熠生辉的外衣。
直到那天,我见到了古街的另一面——
晨曦,鸟鸣,树晃。
那也是一个元宵节,我独辟蹊径,早晨观灯。
我是步行去的,直到看见眼前垂下的宫灯,才恍然醒悟已经到了。这,可真是古街?古街褪去了夜间的繁华,不加浓抹,亦无淡妆。街上行人不多,鸟儿在树影的光斑间起舞。正月刚过半,也只有小吃店和咖啡厅还敞开着大门。
满街宫灯没有了灯光的柔和,沉睡着毫无生机。往前走了一段,是一家小吃店。昏暗的店铺,柜子上一只橘*的灯泡勉强照亮灯下金字塔似的金*烤串。胡子拉碴的大叔站在柜后,背微微驼着,全然没有了晚间忙碌时的满足,望着烤串出神。见有人走来,便回过神来吆喝,眼里忽地又有了光彩。我点了些烤串,他脸上的皱纹像落入了一颗石子的湖中的水波似的荡漾开去,些许光亮打亮他不住上扬的嘴角,开火,翻转,刷酱,一次,两次,三次……他的目光一刻也不曾离开过烤串,像在雕琢一件绝世珍品,丝毫不敢懈怠。听我夸赞他笑起来,眼里有星星在闪烁。我问起平日生意是否也是如此,他点点头,又连忙探出头去吆喝。
对街的咖啡厅很静,光斑钻过干净的玻璃跃上小哥的脸颊。他伫立在窗边,缓缓地转动着手柄,醇香的咖啡瀑布似的坠入素净的瓷杯。一把把扶椅一尘不染。一位女子坐在店门边的竹椅上,望着远方,似在沉思。小哥不时望望店门,笑起来,像顾城的诗里的笑,是大海拥抱海岛的笑,是星星跳跃浪花的笑,是椰树遮掩椰果的笑,干净而美好。
也许这就是古街的另一面吧。古街在晚间苏醒,在早晨入梦。没有璀璨的灯光,古街不施粉黛,却更显朴素真实。无论是大叔,还是小哥,他们都没有丢下寂寞的古街,他们始终坚守着,坚守着苏醒与沉睡的古街,坚守着自己的那份热爱与执著。
晚间,人们为他们鼓掌;白天,他们为自己喝彩。
愿灯火常在。
(作者系泉州一中高一年学生,梅石文学社社员。)
潘志坚点评:元宵赏灯必在泉州,泉州西街不容错过。相同的地方,相同的景物,在不同时间,却给人不同的感觉。熟悉了灯火、人群的热闹繁华后,再领略古街的宁静祥和,也是别有风味。文章选材独到,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把泉州古街朴素真实的一面展现给读者,表达了对热情、坚守、执著的泉州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家乡泉州的热爱之情。文字洗练,富有韵味。
点击链接了解泉州一中:梅石开,状元来!
本期联办
泉州一中梅石文学社
本期名师
潘志坚,泉州一中高级教师,学府校区高一年语文备课组组长,市级骨干教师。
校园文苑
百年老校泉州一中文学人才辈出。语文学科教师自主地从传统和实际出发,依据学校“构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的总体构想,综合办学积淀优势,引导师生孕育作文教学特色。学校的作文教学特色以其独特的课程目标、设计方案、教学内容、实施方法及课程评价,充分展示了学校特色建设的特殊性,凸显了师生教与学的个性化,一批文学新蕾脱颖而出,文学人才辈出。几十年来,从泉州一中走出许多如今驰名文坛、享誉国内外的文人作家。
来源:泉州晚报
编辑:陈炳来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