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方毅
编辑:田凤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曾谋面,却彼此常“牵挂”
戴方毅
年初的一天,有位湖南的战友告诉我,说在《石化新闻》的副刊上,看到一篇散文《慈母手中线》,觉得作者在文章开头写的那位“毅”就是我——唐代孟郊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特别喜欢这首诗。记得最初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它的含义,是在读了毅在《洞庭之声》发表的《流泪,在生日的那一天》。毅早年告别父母,远离家乡,来到舟山海*部队守护海防效力海疆。那年,为了给他过生日,战友们瞒着他“偷偷”地专门去电“请教”了他母亲,询问她儿子最喜欢吃的饭菜。生日的那一天,战友们变魔术似地端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鱿鱼丝炒米粉”,吃着那比母亲做得还要香、还要好吃的饭菜,毅激动地边给母亲打电话边落泪,想念家乡想念母亲之情油然而生。是啊,当一个母亲把十八岁的儿子送到部队时,一定把儿子里里外外的衣服缝了又缝,缝进自己的爱和期望,希望儿子能早早地平安归来。这位战友的话题,一下子把我带进了回忆之中……年,我被上级任命为电影《海鹰》原型的鱼雷快艇31大队的教导员,一向喜欢文学的我,每天在*事训练、*治教育之余,坚持笔耕不辍地“爬格子”。那篇发表在她家乡报纸的文章,也许是我生日流泪的缘由引起她的共鸣,也许是我这篇被评为“文学艺术佳作”的文章引起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