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东南早报“一趣读”系列活动第二十期在书想所复合书店南益店举行。泉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泉州晚报总编室副主任薄鲁晖与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小记者们开启了一场生动的“阅”与“读”的互动。薄老师告诉小记者们,阅读并非只是“阅”(看内容),还得会“读”(朗读),方能更好地融入作品,读懂作品。
那么,该怎么“读”呢?现场,薄老师通过散文《*礼》、诗歌《沁园春·雪》、故事《胆小*花母鸡》三篇不同体裁的作品,带着大家一边朗读一边赏析,传递的不仅仅是朗读的魅力,更是作品的情感,“读”懂作品,从而“阅”尽百态。
“一趣读”系列活动由东南早报主办,泉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协办,书想所复合书店、泉州市学生记者团承办。
每期邀请一位泉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作为导读者,与学生记者们或共读一本书,或就一个主题进行线下阅读分享,帮助小伙伴们感知阅读的力量,引导小记者们从“阅读”走向“悦读”。
本期导读者
薄鲁晖
泉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泉州晚报总编室副主任兼评论部主任
学记分享
★如何朗读一篇文章
□小记者翁紫陌(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三年级)
起初,我心想:朗读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把字词读清楚,把句子读通顺就行了吗?直到薄老师一次次指出我们朗读中的问题,我才知道原来朗读有这么多讲究!
薄老师告诉我们,要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提前阅读,熟悉文章,认识里面的字词;其次要理解文章,明白它要传达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第三要代入作品,还原文中的情景;最后,要注意虚实结合,适当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听了薄老师的课,我初步了解了朗读的方法,明白了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朗读者,要经过系统的训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呢……
★真正的“阅读”
□小记者许烨(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三年级)
之前,我从没想过“阅”与“读”有什么区别。听完薄老师的讲解,我懂得了“阅读”就是“阅”与“读”的结合。“阅”和“读”这两个字,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不同,还有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不同。
“阅”就是看内容,“读”就是读内容,读出感情,读出精髓。通过这次活动,我懂得了,阅读就是要“读”懂作品,“阅”尽百态,这才是真正的“阅读”。(指导老师:傅翔燕)
●●●
★“读”也是重点
□小记者*睿漩(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三年级)
说到读书,我总以为“书”是重点,“读”只是一个动词。在薄老师的带领下,我才发现,原来读书的“读”,也是重点!
真正的“读”书,除了咬字清晰,还要带有感情——能读出故事的喜悦或悲伤,能读出人物的优雅或丑陋,能读出作品的思想与内涵。我想起语文课上,老师点名几个同学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们全班进行对比。有的同学虽然读得很流利,但是老师并没有特别表扬他;有的同学语气有时急促,有时缓慢,老师却表扬他读出了小女孩又冷又饿的画面感,读出了小女孩思念亲人的感情。看来读书是个技术活呢。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爱看书,更要会“读”书!
★我的朗诵小技巧
□小记者*林隽祺(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三年级)
薄老师教我们如何“读”书,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我们要理解文章的情景,用符合情景的语气朗读出来,如《*礼》一文,整体是沉重、悲伤的,不宜出现欢快的语气;其次,朗读排比句时,要有适当的变化。读文章时也一样,不要用一个语调去读,要有层次感和重音……最后,我给大家分享两个朗诵小技巧:第一,看到文章时可以先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文章里的情景,更好地酝酿情绪。第二,空闲的时候可以多做一做口部操,充分调动口部肌肉,让嘴巴更灵活。★走进阅读的世界
□小记者郑诗颖(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三年级)
《说文解字》云:“阅,具数于门内也。从门说省字,有考察,计算之意。而读,则需要诵读、吟咏,让琅琅之声入耳萦心。”
薄老师带着小记者们再次走进了“阅”与“读”的世界。三篇完全不同类型的作品,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一边朗读,一边赏析,饱含情感,仿佛进入了一个文字的新世界,灵*得到了共鸣。
如果说“阅”是沙场点兵,那“读”便是战场点将,与其恍恍惚惚地阅,不如静下来,用手记、用脑想、用心读,方能从文章中挖掘到更多的奥义。(指导老师:张芹)
★“阅”和“读”的区别
□小记者刘长峻(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三年级)
“阅”和“读”之间有区别吗?带着这个问题,小记者们在薄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一趣读”活动。
通过薄老师的分享,我明白了“阅”就是看内容,“读”则是要朗读出来,读出感情。想要写出一篇好作品,平时一定要多阅读。阅读有利于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等。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快乐阅读吧!(指导老师:郭八梅)
一趣读
好书推荐
★推荐人:薄鲁晖
★推荐语:朗诵,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是一门“诗意”的艺术。有人说,诗是人类心灵的最后一道防线。“诗心”是孕育良知的土壤,是健康人格和美好人生理想的幼苗,是发现美、珍惜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动力。具备了“诗心”的人,才可能拥有诗意的人生、诗意的生活,才会懂得人的尊严与生命的价值。
★推荐语:字正腔圆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语言能力。字正腔圆不是僵化的模式。熟悉自己的发声方法和发声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改变不科学不正确的发声方法和习惯,逐步建立起新的语音发声控制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的发声习惯,才能增强自己运用声音的能力。
★推荐语:共情力,这是我们学习诵读的一个终极目的。学习诵读并不是为了上台表演,而是为了在诵读中实现与作品的共情,进而丰富自身内心捕捉信息、感悟冷暖、表达传递的能力。推而广之地说,人生更是一部永远诵读不完的书,在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去培育自身的共情力。
?end?
记者
吴小婷文/图
编辑
小雪花
泉州学生通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