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中生长
摄影:林良标配文:蔡芳本
孙女的床铺中放着许多布娃娃。她让这些布娃娃安安静静地躺着,并为它们盖上棉被。她希望这些布娃娃不感冒,健康快乐。她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创造自己的精神生活。
孙女还在读低小。
许多成年人也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们是文化人。他们创造了精神财富,富可敌国,富载千秋。因为他们,一个城市才有了厚度、广度和深度。一个城市才有自己的地理向度和标志。
所以要致敬他们!
泉州文化人是泉州的宝贵财富。泉州文化人默默担承起泉州的重量。他们或显扬或迹隐都是泉州文化的宝。他们对泉州的贡献不可言说。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在我们眼前飞扬,岁月也带不走一串串熟悉的名字。将镜头对准他们,将文字对准他们,似乎是一个不可推卸的无可争议的责任,所以林良标自觉地拿起相机,我自觉地提起笔。
我们尽力!
有些镜头或许不那么好,有些描述恐怕不那么得力那么准确,但我们是真心的。我们做得不好的地方,希望能得到谅解。有些还没拍到,没写到的泉州文化人,容待我们慢慢去补。
岁月不饶人,我们会去追。
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评。现在,我躺在我孙女的布娃娃旁边,一样做着童年的梦,一样有着精神的生长和生活的乐趣。
我想起俄罗斯诗人涅克拉索夫的一句诗:在俄罗斯谁能生活得快乐而自由?我也要问下:在泉州,谁能生活得快乐而自由?
*梅雨?报人曾任泉州报总编
一个诗的名字。
在百度上很难查到他的有关信息,但是有许多*梅雨的诗句跳到页面,让你目不暇接。
赵师秀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闭敲棋子落灯花。
苏东坡的:三旬已断*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李清照的:盐絮家风人所许,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梅雨。
苏小小的词: 燕于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梅雨。
杨无咎的:淋漓尽日*梅雨。断送春光暮。
还有还有。很难想象,一个人的名字跟这么多优美的古诗连在一起。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注定,他一定要成为文人。
连天阴雨,梅子*熟,他的名字还连接着节气,他的名字又成了一个岁月的名字。似乎,岁月没给他什么丰功伟绩,但岁月给了他泉州的新闻事业。
一九四九年,他就是《泉州电讯》的记者。在刚刚创办不久的《泉州电讯》的电讯室里,他见证了北京将举行开国大典的消息,他和他的同事们兴奋地把这激动人心的消息传达出去。
以后他当了泉州日报的总编。
泉州晚报创办,他也是三个筹办人之一。
泉州新闻事业的开创和奠基,他功不可没。他一直都在为他人作嫁衣,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无怨无悔。就像风吹着生命的旋律,在雨中轻唱。
作为一个报人,他早就将目光对焦泉州文化的辉煌。他熟悉小城泉州的历史掌故,他很早就讲好泉州的故事:古城街坊、山川、城郭、寺观等等的过去和现在。看他的书,上下千年的泉州大地,如在眼底。
不得不提的是,他参与编纂了《中华汉语大词典》这个浩大的工程,为中华民族语言宝库的丰富,亮出了自己的一点绿。
“绿阴初过*梅雨”。一棵老树,只要他曾经绿过,终将被人记起。
洪明良?教师/音乐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乡音俚语总是情,海涛山风皆为歌。”
几十年的音乐学习和音乐创作,他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音乐道路,许多他创作的歌曲获得了各种褒奖,并编入了中小学音乐教材。他创作的优秀歌曲编入他的歌曲选,得到全国音乐协会名誉主席贺绿汀的赞扬和题词。
音乐世家组合,是他立足于泉州的一个标志。
他的母亲喜欢地方戏曲,是个戏迷;两位兄长收藏了各种乐器,也颇为喜爱京剧及各种戏曲;他的大孙,曾经获得泉州少儿小提琴比赛金奖;他的大儿子,是泉州歌舞剧团和泉州民族乐团首席。他们一家子其实就是一个乐团,有的拉弦有的唱戏,低吟浅唱,乐音缭绕。喜悦和眼泪流在了一起,音乐和亲情永不分离。
音乐是他天赋的载体。大学毕业后从教,连续三十多年担任了市级中学音乐校际教研组组长。
任教期间,他辅导了许多学生考进各种音乐院校和专业文艺团体。在福州、泉州工作期间,他参与筹建从大学到文化宫、少年宫的十来个小提琴培训班,培养出许多优秀学生。
“没有洪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是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苏幼敏,代表所有学生说出的心里话。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他创造出他自己的音乐的翅膀,创造出他自己的生命的太阳。
陈鹏鹏?考古专家曾任泉州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考古队队长
他是一个英雄。酒场上冲锋陷阵,所向无敌。他扛得住酒,喝到啥时都可以;他扛得住人,无论哪个,他都可以用精湛的拳术,杀个片甲不留。当然,这是夸张,主要是说他的豪气,他的直爽。他喝酒有分寸,不然,回家还是要挨他夫人的鞭子。
他很老实,也很朴质,不善言辞,但他有善良的心地。他是大家的大哥,是同行的老大。
说他英雄,主要是他对于考古事业的贡献。他是考古队长,他顶着烈日,冒着严寒,足迹遍及青山绿水、荒山秃岭。全国文物调查和发掘,泉州百十项考古工作,数以万计的文物标本,在他的手下重见天日。
他探索了文物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新途径,他的考古成果吸引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眼球。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大大小小展览馆,他都参与筹备,许多陈列提纲出自他的手笔。
由于他和他的同仁们的努力,大批文物得到抢救,大量资料得到蒐集,博物馆藏品得到丰富。
他多次领命出国,带去了泉州海丝的实证,带去了泉州古文明的呼唤。他和许多热爱泉州的人一样,为泉州赢得世界的地位,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俏也不争春,但春天还是来临。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确认了他的成就,为他颁发了光荣的奖章。
漫漫的四年“知青”生涯,他几次放弃招工机会,终到大学学习考古。从拿锄头耕田到拿锄头考古探秘,他与文物考古事业结了不解之缘。
他天生属于田野,他天生属于考古。
他是风雨交加的历史的见证人,他是博大深沉的世界的探照灯。
他圆了考古梦,历史在他的梦中醒来!世界在他的梦中醒来!
?
林良标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