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泉州晚报
上月起,农业部新修订的《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正式实施。《标准》的修订出台,完善了我国复原乳鉴定标准,为监管违规添加复原乳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随着新修订《标准》的落地,何谓复原乳、与鲜奶的区别在哪里、市场上销售的纯牛奶是否%的生鲜奶等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为此记者对市场进行了一番走访。
据了解,复原乳又称为“还原乳”或“还原奶”,是把新鲜的牛奶经过高温杀菌干燥制成浓缩乳或乳粉,再添加适量水或牛奶还原成液态奶的乳制品。通俗地说,就是用奶粉加水勾兑还原而成的牛奶。
根据年下发的《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在巴氏杀菌乳生产中不允许添加复原乳,同时鼓励在灭菌乳生产中全部使用生鲜乳。并规定,如果在灭菌乳、生牛乳等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复原乳的,不论数量多少,生产企业必须在包装上标注,并在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复原乳所占原料比例。
昨日,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商超发现,在使用复原乳的乳制品中,仅有少数产品在品名旁标注“复原乳”字样,一些产品只能在配料表上看到产品所用原料并非生牛乳。比如,一款福建知名的乳制品,配料表一栏显示为“饮用水、生牛乳(或全脂乳粉)”等;另一款酸奶制品,也仅在配料表中标注“水、白砂糖、脱脂奶粉”等。而更多乳制品无论是常温纯牛奶还是低温巴氏奶、酸奶配料表中基本标注为“生牛乳”。多数产品单纯从包装或配料表看,消费者无从判定所购买的乳制品是否为复原乳。记者随机采访了在超市中购物的市民,多数人表示,配料表中所用字体偏小,购买的时候并不会刻意注意这些乳制品的成分组成,对于复原乳的概念也不太清楚。
“尽管相关规定明确产品如果使用了复原乳,包装上必须作出标注,但由于此前的鉴定标准不是特别有效,让企业钻了空子。”业内人士郭先生告诉记者,根据农业部消息,新修订《标准》增加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糠氨酸的方法,修改了原有乳果糖的测定方法,从而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据介绍,《标准》选取了糠氨酸和乳果糖作为标示物,检测原理是根据生鲜乳、巴氏杀菌乳、UHT灭菌乳和奶粉在生产过程中糠氨酸和乳果糖不同的变化规律,通过测定两者的含量并结合其比值建立模型,以此来判定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是否添加了复原乳。
“购买液态奶首先当然是
据业内人士郭先生介绍,市面上的牛奶产品主要分为巴氏杀菌奶、常温奶两种,前者采用85摄氏度左右的巴氏杀菌工艺,营养成分损失最小,营养价值也最高,这类产品通常是保质期较短的鲜牛奶;后者则是采用了摄氏度左右的超高温灭菌,这种工艺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但是营养成分损失较多。作为乳品工业的一种乳原料,复原乳从原奶到奶粉再到液态奶,期间至少需要经过两次的高温杀菌,营养成分损失更多,但是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还是基本保留下来了。
“去年我国生鲜乳产量为万吨,按1∶8∶5比例推算,国内生产的万吨奶粉大约消耗万吨生鲜乳,再加上农民散卖等各种消耗,还剩下大约万吨生鲜乳,主要用于加工巴氏奶、常温奶、酸奶等。”乳业专家王丁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但是去年我国乳企生产出来的液态奶(不包括乳酸菌等饮料产品)总量却有万吨,这说明,最起码有万吨液态奶是用奶粉还原而成,折合使用奶粉量将近60万吨,占去年万吨奶粉总量的三成左右。
尽管市面上标注使用复原乳的乳制品数量很少,但是那些“潜在”添加复原乳的乳制品数量由此可见一斑,而这一局面源于产品更低的成本和更可观的利润。
“复原乳所用的原料多数是从国外进口的奶粉,俗称大包粉,有数据显示年我国进口大包粉万吨,去年进口将近60万吨,至今企业仍有大量的大包粉库存。”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这些进口的大包粉每吨价格为1.7万元,最低时每吨1.4万元,每吨奶粉大概可还原成8.5吨液态奶,还原成液态奶的成本为每公斤2元,而国内鲜奶价格为每公斤3.4元,毫升的牛奶,前者成本要比后者节省0.35元以上,而销售价格却差别不大。
记者在走访中观察到,纯牛奶、乳饮料、酸奶等各种牛奶制品可谓琳琅满目,“对于添加了复原乳的乳制品而言,如果在产品包装上标明了‘复原乳’的字样,生产商顾虑销量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这也是企业不愿意标注的主要原因。”业内人士郭先生认为,事实上,不论是鲜牛奶还是添加了复原乳的乳制品,消费者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产品,作为商家还是应该按照规定执行,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期待新规能够发挥效用。”
同时,业内人士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乳制品的时候,看清包装和配料表,以便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