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坚守实业打造实体经济典范之城
TUhjnbcbe - 2022/8/16 2:55:00

“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所强调的意见,也是晋江乃至泉州企业家数十年如一日坚守的信条。

去年,已是花甲之年的“闽商教父”许连捷出差广西时在候机室打盹、吃泡面的两张照片走红网络,成为年度一大心灵鸡汤。“鸡汤”里暗藏着许连捷的新年心愿——要以“60多岁的年龄,30岁的精气神”,与所有恒安人站在一起,再度回归初创,坚持不懈闯市场、做实业。

事实上,在晋江老板心里,大都有着如此朴素的实业信念。在盼盼创始人蔡金垵的理解中,“小土豆,大文章”,做好每一片薯片,一样可以站在世界面前为中国代言。劲霸男装创始人洪肇明把家里的两扇门板卸下来当作“裁床”,“一个人一辈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不得了”是他30多年专注夹克衫制造的深刻体会。此般坚守,同样让安踏、°、柒牌、七匹狼、利郎等一大批几十年俯首耕耘实业的企业“集群上路”,在自己的领域里越来越专注,一举成为行业龙头。

科技创新助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盼盼食品集团,工人在为自动化食品生产线添加材料。(新华)

这样的专注延伸至整个泉州,锻造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件的品牌之都,形成超百家上市公司的“泉州板块”,绘就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食品六大千亿产业集群。□泉州晚报“晋江经验”专题报道组

守实业成就品牌之都

“虽然房地产能赚到快钱,但扎根实业,让小小的生活用纸做到极致,也能收获不错的回报。”正如许连捷所深信,这些年挣快钱的诱惑很大,但晋江的企业家大多心无旁骛、不为所动,才形成了如今良好的实业氛围。这大概是晋江之所以能成为实体经济一方“热土”的成功秘诀之一。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做粮食生意的晋江英林人洪肇设,一趟趟往返于市场卖着花生。当听说服装生意很挣钱时,曾经是裁缝的洪肇设心动了。他不假思索地拿着那一趟卖掉几十斤花生的钱,买来一批面料,开始了自己擅长的服装生意,一步步把柒牌发展成估值数十亿元的知名服饰企业。时间过去近40年,同样心无旁骛做实业的利郎,“创二代”王俊清下决心,以职业经理人的精神,把父亲王冬星的企业传承下去,他始终记得,初进公司时,父亲告诉他:“没拿过枪,就干不好革命!”牢记父亲的话,他匿名进入利郎,一步步从底层做起,成为公司的市场中心负责人,坚守着利郎“做好一件西服”的初衷。

当越来越多的中年人跟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蔡金垵说:“我就是吃盼盼长大的!”具有强烈危机意识的蔡金垵,感受到的却是焦虑——“消费群体正在老化。面向未来,盼盼食品是否应培养支撑长远发展的消费新力量?”这样的反思,让这家年成立的老企业,焕发出“二次创业”的新活力。以最早的盼盼膨化食品为起点,盼盼开启扩张之路,开发烘焙食品、饮料产品等面向中高低端、涵盖食品饮料两大领域的新产品,并重磅打造出更吸引年轻人的全新子品牌。

走过27年征程的安踏,自年起就登上了中国第一体育用品公司的宝座,最近四年里更是创造了营收年增幅连续超过20%的傲人成绩。即便如此,面对消费升级的市场趋势,安踏依然“永不止步”——组建运动科学实验室,开启多品牌发展战略。“安踏人致力以超越自己的体育精神,专注运动鞋服行业,从消费者买得起迈向消费者想要买。”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说,“创业新十年,安踏初心不改。”

安踏每年有3—5项新科技诞生,一双运动鞋暗藏47项专利,科技创新成为品牌竞争力。(张九强摄)

在这里,坚守实业、视品牌为“生命”的民营企业比比皆是。年,晋江提出“品牌立市”。此后,这一占全省面积仅二百分之一、不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场创牌运动拉开帷幕。时至今日,晋江已有民营企业4.8万家,其中上市企业46家、亿元以上企业多家,“中国品牌之都”“中国鞋都”“中国伞都”等称号集于一身,多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

晋江的实业经验放大到整个泉州,形成了更大范围的品牌和资本效应。在*委*府“品牌兴市”战略的鼓舞下,改革开放40年来,泉州企业坚守实体经济,走品牌化发展之路,九牧厨卫、嘉泰数控、南威软件等一批来自各县(市、区)的知名企业品牌,和晋江的安踏、°、七匹狼等兄弟企业一道成为泉州品牌的代名词。许多泉企从原本粗放的代工模式,转为品牌经营,在行业中实现由“跟跑者”向“并行者”甚至“领跑者”转变。及至目前,泉州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件,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拥有安溪铁观音、永春芦柑、德化陶瓷等10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之都。

柒牌西服配套车间,工人操控企业自主研发的西服衣裤自动比对配套系统。(新华)

资本板块,则是泉州坚守实业的另一个成果。作为第三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泉州积极引导金融活水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有效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累计超亿元。凭借“资本强市”战略,泉州龙头企业不断改制上市、做大做强。从年首家泉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到目前家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泉州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地级市前列,足迹遍布全球各大交易所,已然形成了资本市场区域特色鲜明的“泉州板块”。

创实业打造创新型城市

实业不能只靠守,更需要创。

正是产业发展脚踏“实”地,泉州经济面对金融危机时不仅抵御能力极强,并且每每总能化危为机。也正因如此,当发展后劲不足、利润空间变小、产业结构存在明显脆弱性等系列危机苗头一经出现,泉州人比谁都更快、更强烈地感受到“创”的紧迫感。

从中国第一家运动科学实验室,到如今在美国、日本、韩国设立多个研发设计机构,安踏的研发设计费用从年的万元,到现在的5亿多元,增长了倍以上,遥遥领先国内同类企业。从年开始,安踏运动鞋销售数量达万双,去年更是卖出万双。几年间,创新产品在安踏整体销售中占比35%左右,利润占比超过50%,小小的一双运动鞋中就暗藏有47项专利。

恒安生产车间,自动化输送线减少了劳动用工。(张九强蔡紫旻摄)

曾入选福布斯全球家最具创新力企业的恒安,其总裁许连捷戏谑地用“公岁”来析算年龄。在他看来,2斤等于1公斤,2岁应算1“公岁”,尽管自己已经60多岁,但要拿出30多岁的精气神,重新回到企业变革前沿。1年和8年,两次管理变革让恒安实现了经营业绩16.5倍增长和净利润17.7倍增长。如今,因为严峻的经济形势,恒安继续推进第三轮管理变革,“5年来,我们通过管理升级累计节约成本达23.72亿元。”这一轮变革,恒安将借助IBM和普华永道的专业智慧,旨在打造大数据产业模式。全面实施后,预计企业可节约成本30%。

“不管是鞋片、布片、纸片、薯片还是芯片,掌握了核心技术,就是好片。”行路方能致远,傲立改革开放潮头的晋江一直很清醒,善于在前行中不断蓄力,以谋长远。

从旧鞋都到新鞋都,晋江国际鞋坊城改善的不仅仅是区位和建筑。从现代物流到信用生态的完整配套,让搬进这里6年有余的海鸥鞋材公司女老板丁婉玉感慨“买全球、卖全球”的生意更好做了。眼看着外商越来越多,交流成为一大障碍,年逾四旬的丁婉玉藏不住心中的那股“爱拼”劲,毅然从头学起了英语,只因心中有一个梦——“我要和全世界做生意。”

围绕创新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晋江三创园引入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所需的创新要素资源,让创客们“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研发有研发”。中科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中纺院海西分院、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等7个“国家级”、“中字号”平台,以及57家创新企业,正在集聚起新实体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这样的生态圈让安能建材这枚“创新蛋”很快破壳而出。创始人*鸿途说,短短两三年,企业的隔热彩钢产品完成研发下线,铺陈国内市场、打开东南亚市场。

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与泉州集成电路、纺织鞋服等产业紧密衔接,将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释放高端人才红利。(张九强摄)

今年4月,位于晋江金井的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区迎来首批入驻的研究生。在福州大学*委书记陈永正看来,这块产教、科教、校地合作的“试验田”,打破了以往分校区的旧有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创造性地实行“两院两园”布局,立足于打造传统合作办学与*产学研开放性平台相结合的模式,以期实现高校科技人才与区域产业无缝对接,最终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添砖加瓦。“科教园一期目前基本完成,许多闻讯而来的晋江乡贤对项目寄予厚望。一所大学分校区的落地,再次点燃了他们在家乡干事创业的激情”。

晋江的经验,为泉州做出了示范。

当前,手握创新型城市、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城市“红利”,泉州华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院、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智能制造产学研合作项目办公室、北斗开放实验室等一批国内知名机构和院所纷纷在泉州落地安家。诸如此类的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全市已建立36个,聚集起0多名高科技人才,与这座城市的实体企业展开亲密互动。

一场声势浩大的“机器人总动员”正被企业家津津乐道。数据显示,*府“搭台”、企业“唱戏”,泉州已有超0家规模以上企业参与“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智能化改造,规模以上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45%以上,平均减少劳动用工约30%。以哈工大机器人研发中心为例,通过与哈工大开展*产学研合作,由*府出资购买服务,该中心成立不到两年,便为百宏集团、腾达瓷砖、三斯达鞋材等一批用工量大的企业提供技术改造方案80套,为恒安、安踏、梅花伞业等数十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上百次。一个生动的例证是:原来陶瓷行业用工量最大的就是在瓷砖包装这道工序上,每条包装生产线需要12人,如果“两班倒”则需24人。该中心为陶瓷行业量身定制的“大规格瓷砖自动包装线”和“超小规格瓷砖自动包装线”给企业带去“惊喜”,前者一条生产线仅需2个人,包装生产效率提高2倍;后者每条生产线则可减少用工50人左右。

机器人之外,泉州还专注为实体企业插上石墨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大数据、纳米材料等新技术的“翅膀”,在普通产品上增加新的功能、功效,进一步提升附加值。如今,全市企业每年投入近0亿元升级生产设备、改进技术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在全国形成典范。以九牧厨卫为例,在一系列新技术的结合中,马桶可以识别语音,花洒喷出的是能跳舞的水珠,水力可以发电照明,丝滑釉技术让手动除垢成为过去式。将卫浴与橱柜、衣柜、阳台、陶瓷、石材、全屋水系统科学整合,从客户端到工厂端的全面打通,更让企业迎来了泛家居、快定制的市场蓝海。

深谙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除了发力传统实业,这几年泉州还努力迈向新的高端实业。眼下,集成电路产业链、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石墨烯产业链三大高新技术产业链条已在泉州初具规模。瞄准新的千亿集群,“泉州芯谷”正致力打造全球重要内存生产基地。一期投资亿元的晋华存储器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纳入国家“十三五”集成电路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年内即将投产,有望填补国内DRAM内存生产线空白。

视线转移至安溪县湖头镇。让蔬菜在无菌的环境里生长,没有腐叶,放冰箱一周也不会坏;让荒漠、高原、太空和海底也能种植,解决特殊地域和人群吃不上新鲜蔬菜的难题;通过营养液成分的调整,有效提升蔬菜和药材的有效成分,让“食材”悄无声息地成为可口健康的“药材”……这样的场景,在泉州(湖头)光电产业园中科三安植物工厂里成为现实。除了直接出产销售蔬菜外,由企业自主研发的植物栽培模组设备更是在亮相前就早早收获了一大批欧美订单。

将LED光谱技术应用于植物生命科学领域,安溪中科三安植物工厂让“万物生长靠太阳”的名言,有了新的演绎。(陈晓东摄)

靠实体经济起家,终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高质量发展和赶超跨越重任在肩,拥有“晋江经验”这笔巨大财富的泉州早已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摆上台面,期待至年实现GDP近万亿元、工业总产值近2万亿元,基本形成传统、重化、高新产业三足鼎立的新实体经济格局。

1
查看完整版本: 坚守实业打造实体经济典范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