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日举行的泉州市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第一季度拉练活动中,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等实地看项目、现场谈体会,集中晾晒成效、比学经验,并接受评档和点评,经历了一场特殊的路演式“考试”。
□本报记者蔡紫旻
通讯员王恩泽沈培坤
观摩项目畅谈体会
抓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进一步盘活低效用地,重塑物理空间,提高亩均效益,厚植产业生态等,已然成为各地共识。
如何在老城区腾挪空间,为产业发展提供物理承载?鲤城区有新思路——按照建设产业社区理念,同步配套*务、商务、生活、公共服务等功能,以新制造产业为主攻方向,成片规划推进,试点的科创中心项目进展较快,预计今年9月完成厂房建设。
晋江聚焦纺织面料后整理短板,建设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由国有企业投资建设,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参与规划设计运营,打造绿色高端面料产业+创新综合体,已有10家企业意向入驻。
率先组建园区集团,南安探索“国有企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运营商”多种组合的混合所有制开发模式,并将园区标准化建设提升,纳入该市“创先争优晋位大比拼”活动,围绕园区谋划、开工、建设、招商、达效等重点环节,实行“三比一看”,创新竞速比拼机制。
现场晾晒与观摩活动,让大家在互看互学中有新感悟、新启迪:“鲤城在老城区探索旧工业区改造,既立足原有产业基础,又推动创新中心建设,为中心城区产业发展找到一条新路径”“晋江围绕主导产业强链补链,缺什么补什么,针对性地策划建设纺织面料整理微园区,动作很快”“南安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对现有产业链进行补强延伸,并且有很强的数字化意识,将数字经济融入了产业发展之中”……
现场演示碰撞火花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汇报会上,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主要负责人结合PPT演示讲解,逐一分享好做法。
资金如何平衡、主导产业如何明确、亩均效益怎么提高、集聚效应怎么提升、品牌影响如何扩大、项目怎样滚动推进……难题一一直面。辖区内工业用地情况、工业产业园区用地情况、闲置低效用地情况、今年计划新建改造提升厂房数量、拟新引进落地园区工业项目……“5笔账”底清账明。破解难题中形成的推进方式、发展方向、创新举措,在会上碰撞出火花。
建设加速度——
中心城区的老园区,经过改造焕发新生机。丰泽区采取“*府引导、市场运作、国企参与”模式改造园区,将成洲工业区的旧楼宇收储后,改造提升为建筑服务园区,已入驻企业家。
德化陶瓷电商物流园创新使用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将项目决策、建设、运营阶段中涉及的26个服务事项整合打包,委托1家单位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项目从去年11月确定试点到今年开工,用时不到5个月。
招商早启动——
洛江采取园区建设招商协同推进方式,引进国内产业园专业运营商,共同参与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规划建设。以“智能装备+建筑科技”“一重一特”进行产业布局、招商引资,一季度累计签约项目20个。
着眼于提高光电产业集群影响力、竞争力,安溪围绕LED外延材料、芯片制造和细分应用等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做全做强半导体产业链,引进签约入驻一批高新企业,并推进中关村领创信息产业园、空天产业园等园区规划建设。
把试点园区作为标准化建设的“样板间”,泉州开发区重点引进占地小、贡献大、带动强的优质企业,打造国际IP产业园,引进小*鸭全球零售中心、卜吉熊中国运营中心、迪士尼童鞋中国运营中心等项目。
为提高试点园区项目生态品质,惠安在惠芯人工智能智造产业园项目建设中,规划滨水人才公园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一期预计年底前完成建设,龙头项目慧芯激光预计5月正式投产。
探索新机制——
石狮建立企业分级管理机制,每年对全市工业企业进行评价排序,实行要素资源差别化配置,同时建设工业园区“*建+邻里中心”,根据园区特点,差异化开展服务项目。
永春率先出台推进城镇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策,在市工信局牵线搭桥下,与华能清洁能源合作,推动试点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
泉港石化科技众创园(二期)项目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攻方向,依托优势科研机构,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泉州台商投资区探索多种经济主体参与园区运营,高标准开展片区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国企民企混合运营模式的中信重工产业园、智能电网电器产业园,民企运营模式的科技创新谷等园区项目。
市工信局表示,全市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已经初步形成大干快上、你追我赶势头,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固投的新增长极。在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各地加快产业链招商步伐,甚至是加快招商前置,进一步促进工业园区规划、招商、建设协同推进;引入专业园区建设运营机构之余,也要加快培育各地工业园区企业,根据不同县(市、区)的实际情况,提高厂房自持比例,突出专业园区服务配套和运营服务能力提升,加快构建全市产业特色鲜明、服务配套完善、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工业园区矩阵。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