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视频监控在内的前端智能感知设备超过14万路,累计汇聚各类数据多亿条,拥有人脸识别等前沿科技……随着泉州市城安系统建设的日臻成熟,其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出色的治安防控和犯罪打击“助攻”作用,城安系统俨然已成泉州市许多*府部门提升民生服务、加强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宝”。
科技手段让爱回家
他(她)是谁,他(她)从哪里来……10多年前,在接到有关流浪人员的报警电话时,查清流浪人员身份成为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出警人员的最大困扰。因为难以查清身份,这些流浪人员只能被暂时安置在市救助管理站。几年来,有不少流浪人员在泉州市救助管理站进进出出,变的是他们日益年老的容颜,不变的是依然未明的身份。
年初,在市公安局寻亲群和市救助站的帮忙下,四川小伙朱才良与失散4年的母亲喜重逢。(廖培煌摄)
年起,泉州市城安系统开始引入人脸识别等技术。“有些事情可以做了!”年伊始,意识到寻亲工作可能出现突破的泉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多位民警,主动走进泉州救助站,利用城安系统的大数据库帮助救助站长期滞留人员寻亲。通过一次又一次细致甄别,他们确定了其中一名滞留3年的老人,系福州永泰王大明找寻个不停的母亲叶秀夜。年5月17日上午,王大明从莆田涵江区一路骑摩托车赶到泉州救助站。抱着瘦弱的母亲,他号啕大哭,拽着儿子手的叶秀夜目光由呆滞到泪流不止。
泉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陈长征介绍,年以来,泉州公安已成功帮助全市各地救助站近40名长期受救助人员找到亲人。“是科技手段,打开那扇让爱回家的门,让失散人员和家人得以团圆、重聚。”负责寻亲工作的民警谢燕玲感慨地说。
记者得知,为让寻亲工作更顺畅,市公安局科通处与该指挥中心联合推出“泉州寻人APP”,通过对接智能感知大数据平台的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对走失儿童、老人及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脸采集、分析比对,同时通过与“今日头条”等媒体建立信息流转渠道,实现寻人信息的快速流转,让走失人员回家之路更快捷、更顺畅。目前,共利用人像比对找回走失老人、儿童人次。
丢失的电动车顺利寻回
本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市民小许搭乘出租车到后坂街找朋友。刚下车,她急得哭出来:自己一部价值近万元的手机落在出租车上了。她赶紧跑到丰泽派出所求助。“当时是交通高峰期,途经后坂街的出租车特别多,我们调看1个多小时的监控,才确定小许乘坐的出租车。第二天一上班,我们就联系出租车公司,由公司请出租车司机将‘暂时保管’的手机还给失主。”丰泽派出所民警小林介绍了事情经过。在该所,类似丢失物品而求助于视频监控的事情,平均每天有一两起。
泉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包括便民服务在内的求助类警情占全部警情的近一半。随着城安系统前端智能感知设备的“全域覆盖”,为群众尽可能提供服务成为基层派出所的常态工作之一。
工作人员为电动车安装“小电卫士”(王盼琛摄)
去年10月份,鲤城、丰泽两区的群众争相在约定时间内,将自家电动车拉到各自辖区的17个受理点免费安装“小电卫士”。“小电卫士”正是基于城安系统体系,由鲤城公安分局联合南威软件共同研发的物联网产品。安装该“秘密武器”的电动车一旦丢失、车主报警后,公安民警可通过被盗电动车的行驶轨迹和位置追回车子。据悉,安装“小电卫士”的电动车被盗后,追回的比例高达90%。
南威软件集团相关人士透露,依托城安系统大数据,“小电卫士”未来将面向更多社区民生服务与城市治理领域进行延伸,包括老人定位、儿童定位监护、学生定位、宠物定位等。
诸多公共服务有了好帮手
在刚刚过去的“*”台风期间,市公路局路网中心工作人员紧盯着大屏幕上的山区国省道,观察是否有溜方、积水等情况。为该中心提供各地道路实时视频的,除了公路部门自建的路监控外,还有来自城安系统的多路监控。“通过共享城安系统的图像资源,我们的专养公路基本上每公里都有2路视频可调看,大大提高了公路的监测密度,为公路的应急指挥调度提供了更准确的现场情况。”中心主任陈立群说。
每一天,市城管局“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都会有工作人员打开城安系统的视频监控,实时查看中心市区背街小巷、公园、景区及广场等地的市容环境。通过视频采集城市管理问题,是该中心问题收集渠道之一。目前,该中心依托的视频监控,有一半来自城安系统。
市公安局科通处负责人介绍,按照“安全、可控、高效、共享”的原则,多年来,城安系统利用视频传输专网、依托联网共享基础平台,将整合接入的视频资源按权限推送给有需要的*府部门及单位,实现共享共用。目前,已有十几个部门共享了几百路甚至几千路的视频资源。同时,依托泉州公众服务网与泉州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