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通客户端8月24日讯(东南早报记者李心雨林福龙实习生张心盈文/图)吹着海风,望着日落……晋江东石镇塔头刘村的村民们有着别样的消暑方式。待到华灯初上,村里一栋灰白色的潮汕风格古厝就成了村民们聚会纳凉的好场所。古厝雕梁画栋、装饰瑰丽,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目前,这座古厝已被改造为乡村记忆馆,结合乡村记忆、乡村文化进行陈列布展,焕发新的生机。
对这座古厝的改造是从去年开始的,今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这座乡村记忆馆的改造盘活了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让年轻一代和外地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整个塔头刘村的历史和未来的发展规划,也为村庄增添了一个举办文化活动的场所。
百年古厝传承红色记忆
走进乡村记忆馆,记者就被正门上方多幅精美壁画吸引了眼球,两侧屋角点缀着如意云纹和砖画;移步前厅,接近屋顶处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屋脊上装饰着石榴、桃子、凤梨等水果,还有造型各异的飞禽走兽;站在天井正中,四角处的滴水兽形似鲤鱼,泥塑的蟾蜍、青蛙、加力(鱼)、红花(鱼)让人目不暇接;门窗上的蕉叶纹和刻着“春、夏、秋、冬”四字的隔窗雕花等,彰显了古厝的美学价值和人文气息。
“每次来到乡村记忆馆,都会勾起很多儿时的回忆。”一边参观一边拍照的村民王女士笑着说。听说村里建了这个展馆,她就和亲友结伴来参观。走进古厝,曾经破旧凌乱的前厅和天井两侧的房屋、正中的堂屋都被整理成乡村记忆陈列室,摆放着闽南眠床、雕花橱柜、旧桌椅、漆篮等老物件,展示着旧时农具及生活用具,处处留着乡愁,点滴藏着乡情。往两侧护厝走,可以看到走廊及护厝多个房间被改造成了一个个小展厅,诉说着塔头刘村的村情村史、红色印记、慈元文化节、家风家训、支柱产业、乡村建设等。
留住乡愁让古厝重获新生
在护厝的一个房间里,记者发现南音乐谱、乐器,设备等整齐地摆放着。“这里将是村里南音社的一个‘小根据地’,因为这里舒适的氛围,村中老一辈的南音演奏者们都会自发聚集在这里。”乡村记忆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南音社搬了几个地方,这次他们决定长驻在此,让有着“活化石”美誉的南音真正融入村民的生活。“以后我们会不定期在这里举办南音演唱,也计划开设公益培训班,招收青少年来学南音,让更多的人熟悉南音。”
据东石镇塔头刘村*支部书记刘永进介绍,在晋江市文旅局及东石镇的指导、支持下,塔头刘村结合古厝特色和村庄乡情对古厝进行改造。一方面对古厝原貌进行恢复保护,一方面对空间进行整理盘活,既留住了乡村记忆,又让古厝焕发新生。
塔头刘村的乡村记忆馆,将持续发力,发挥作为村民休闲娱乐活动场所的功能。新学期伊始,乡村记忆馆计划与当地小学合作,在此开展书法主题的公益性培训。因地制宜,为村民们创造良好的休闲活动场所,让乡村记忆馆更有人气,为群众打开亲近文化的大门。